【 简 介 】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极为丰富,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文物遗存几乎遍及府谷全境。西汉时,富昌县设府谷镇,唐天佑七年(910年)升镇为县,为府谷县始建。据1987年文物普查资料反映,我县境内有文物点238处,(其中古遗址118处,古城址19处,古建筑36处,古墓葬26处,化石点3处,其它5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明长城,在我县境内东起梁龙头,西至新民镇,其间经过七个乡镇,全长二百余里。
上述这些文物点中,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一处,即“府州城”(包括文庙、关帝庙、千佛洞、荣河书院等);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即孤山“七星庙”和哈镇“马占山抗日活动旧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0处。
现有馆藏文物26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2件,三级文物34件,一般文物2500多件。
我县化石遗存也相当丰富,仅老高川就发现了距今三至七百万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三层64个属种,其中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我国同期地层中属首次发现。这批动物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探讨我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古代环境、气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现馆藏犀牛完整骨化石2具,三趾马头、趾骨化石2件,长颈鹿化石2件,鬣狗化石2件,鱼化石1件。
二﹑机构和人员
过去,我县文物工作没有一个专门的文保机构,由文化馆代管。1984年底成立了“文物管理所”,才正式纳入业务渠道。随着文物事业的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89年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改设办公室,现在的办公地址在文庙院内。现有干部职工总数31人,离退休3人,在职在岗28人,其中男12人,女16人。有党员11名,班子成员5人(男4人,女1人),设主任1名,支部书记1名,副主任3名,全部大专以上文化。
三.近年来的工作情况
我们重视对重点文保单位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安全防范责任制。对国保省保单位落实了“四有”工作,即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科学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捐资两种融资渠道,恢复了文庙原貌,增设了附属设施,修缮了关帝庙,划定了保护区;完成了麻镇大庙古建筑群第一期工程维修项目;对哈镇忠烈祠进行了彻底的维修和保护,并重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修复了哈镇大庙。争取国家投资,对府州城南门瓮城及部分城墙段进行了修复。调查整理资料,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重点文保单位;积极配合省、市文物部门搞好大型基建项目的文物勘探和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