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带着女儿去陕北!扬州教师一家三口蜗居20平米宿舍,只为…

  • 可喜可乐
楼主回复
  • 阅读:15204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11 10:47:35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再过两天,仪征赴陕西榆林支教的李立峰、徐婷夫妇就将结束在当地的支教任务,回到故乡扬州。在榆林市吴堡(音同“朴”)县和仪征市两地的教育圈,李立峰夫妇都是出名的“夫妻档”,因为他们不仅先后选择支教,更做了一个“很酷”的决定,那就是:带着女儿去陕北!一家人放弃安逸的生活,在贫瘠的黄土高坡写下了一段动人的支教故事……




文艺范扬州教师援陕支教
却被理想和现实狠狠撞了腰

2018年10月,当首批援陕教师选拔通知下发到仪征市陈集中学时,李立峰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他看来,这是党员教师应有的担当。可是踏上西北土地,他遇见的不是“唱一曲黄土高坡”的豪迈,而是骨感的教育现实。比起气候、生活的种种不便,吴堡孩子的生存现状刺痛着他的心。




一年半前,这位文艺范的扬州支教老师来到陕西省榆林市吴堡支教,初到吴堡、初见农户,现实将他的支教梦击的支离破碎。



当真正走进农户家庭,看见真实的窑洞情况,眼前的一切告诉我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满眼望去这口窑洞里唯一能算上电器的只有那台老旧的电视,连照明的电源都是二十年前拖线开关的那种灯泡。


在家访中,他曾一度想将学生带离贫穷,带到扬州求学,孩子的拒绝让他知道,除了用知识改变当地人的困顿,别无选择。



父亲是残疾人,母亲有着智商缺陷,家里还有三个妹妹。生活的压力竟全部落在了这个不满十五岁的小姑娘身上。如果她离开了,这个家也就垮了。为了这个家,这个孩子竟默默承担了这么多。当离开的时候,孩子什么话也不说,就只是紧紧的抓住了我的手。


中考英语总分120分,均分只有40多分!初到吴堡支教,李立峰被孩子们的英语成绩吓了一大跳。针对当地学情,李立峰随即启动“疯狂刷题”模式,设计出“低起点、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模式,并融入扬州英语教学的先进做法,立竿见影的提高了当地中考英语成绩。



我在独自做完陕西省十年中考真题和模拟试卷后,结合当地学生认知水平,成功摸索出使各个阶层学生都能直接见效的教学方法,并对中考题型的设置和教学对全县初中英语老师进行了培训。




一年结束再干一年
妻子带上女儿踏上千里支教路


第一年支教期满后,在当地学生、家长、县教育局、县政府负责人的多次挽留下,李立峰决定“撸起袖子再干一期”。当他充满忐忑地给爱人徐婷打电话汇报想法时,同样是教师的妻子徐婷却给了他一份惊喜,她也想追随丈夫的脚步前往吴堡支教。




很快,仪征市教育局选派第二批援陕教师团队赴陕,徐婷抓住了报名机会,随后她也像丈夫一样成为了当地家长眼中的“扬州明星老师”。


当地二年级小学生只会扒手指头进行计算,我就进行了快速心算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孩子们的运算水平。


黄土窑洞、山坡沟涧、贫瘠的黄土地……陕北人民在困顿中,期望走上教育脱贫的康庄大道。“穷佳县烂吴堡是陕西榆林当地的一句顺口溜,两位老师支教的吴堡县经济更为落后。走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冲击,扬州支教夫妻档选择迎难而上。




这条支教路远比想象的更不容易,夫妇二人还将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带到了吴堡,给了孩子一个“父母不缺位”的交代,却也让在东部水乡浸润中长大的女儿接受西北风霜的考验。徐婷:

江苏是湿冷,陕北是干冷,就和孩子讲,我们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比如住在很小的房间里,她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每天三顿是以面食为主。她要学习两边的课程,上学要走20分钟,公交车有时候有、基本上没有等等。但是孩子还是坚持要去,我们也放不下她。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李清徐选择了和父母同行,也接受了一家三口人只能蜗居在20平米宿舍里的现实。



20平米宿舍,几乎没有什么家具、电器,一家人生活、学习、办公只能依靠三张小课桌和三把椅子来完成。因为夫妇二人晚上经常要开灯工作,女儿时常到晚上十一点多钟还睡不着觉,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想办法给女儿购买眼罩来帮助睡眠。



但每当看着孩子自己爬上高低床,戴上眼罩跟我们说晚安的时候,那一刻,说心里话还是有点心酸的。但是,作为我们的孩子,再困难对于她来说就只是一时的。更多的小朋友需要爸爸妈妈。因为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核心的利益需求。




李清徐深知父母对自己的愧疚,可是在她年幼的心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跟着父母千里支教,也是她人生中难忘的成长经历。


吴堡虽然很苦,没有我喜欢的肯德基和奶茶蛋糕。但是我觉得通过这段经历,能让我变得更胆大了。我能够自己独立上下学。在学校里,我也交到了许多新朋友,学到了许多关于陕北的知识。


仪征是根,吴堡是魂

支教经历给他们留下深深地烙印


仪征是根,吴堡是魂,一年半的时间,一家人都把自己当做半个陕北人。陕北老乡一把甜枣留在心里的甜,吃饭时不自觉加上的一瓣蒜,都是这段支教经历在一家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回扬在即,一幅幅离别的画面在两位老师的脑海中闪现。徐婷:


孩子们一直追到教室外面,哭着说,老师,你不要走,不要走,我们这儿也挺好的,我们不想让你走。现在想起来,都很伤感。




再见了,陕北的同事和老乡!李立峰也在心中默念,在交通和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他们一家人与陕北的缘分不会断,就像永远不会解散的微信家长群一样。



我们应家长的要求,保留着原有的班级的微信号,孩子们只要有学习上面的问题,都可以和我们沟通。另外利用好网络资源,搭建空中名师课堂,尽量的让吴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咱们扬州的优秀教育资源。




即将回扬,学生们给夫妇二人写的感谢信、陕北老乡送给他们的两把刷炕的刷子,成了这家人最重的行囊……


来源:扬州新闻广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