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最是平凡动人心

  • 杜公子
楼主回复
  • 阅读:10720
  • 回复:0
  • 发表于:2020/3/6 15:11:0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3月5日,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举行。六位普通工作者与中央和我省媒体记者一起分享他们参与防疫抗疫的故事。 记者 安涛摄

在西安市第八医院隔离病区工作的护士肖佳蔚说,每次脱下三级防护服,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卸掉橡胶手套,手上全是湿疹,痒到受不了。她笑谈感受,却不提第二天还会继续穿上三级防护服走进隔离病区。
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马志福,想起了妻子把土豆烧牛肉送到小区门口,自己趴在汽车引擎盖上吃完的事情,却忘了自己患有糖尿病,在疫情防控点一待就是10多天,实在扛不住了才抽空回家取药。
“爱心车厢”志愿团的出租车司机王志忠说,前不久,一位“的姐”入党宣誓的地点在医院门口,让很多同行羡慕,大家坚守在医院门口,保障医护人员上下班通勤的积极性更高了。
3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记者见面会,邀请6名来自我省疫情防控一线的普通工作者分享他们的故事。当天恰逢学雷锋纪念日,在6名普通工作者的真情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志愿服务的信念,体会到了他们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决心。
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陈飒说,在她的办公室有一块很大的写字板,上面全是人名、时间、地点、线条,她和同事们每天都在建立和复原疫情传播链条,寻找传播来源并立即切断传播渠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网友说流调员是疫情防控的‘福尔摩斯’,其实我们是直面新冠病毒‘刀尖上的舞者’。”这是一名80后的真实感受。
社区工作者李婷是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咸东小哥”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之一,她说社区工作说起来都不难,做起来工作量却很大,好在1200多名“咸东小哥”很给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冲锋在一线,用志愿服务筑起了社区最坚固的防线。
“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会到了奉献的含义,明白了只要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我们就能做好任何事情。”这是90后大学生志愿者蒋敏最直观的认识。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都是一些家长里短。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非凡的力量。
有记者提问6名普通工作者:“疫情结束后,你们最想干什么?”
“我最想让西安再火起来,我们重新投入工作,为大家服务。”“我最想和家人一起吃顿团圆饭,把年夜饭补回来。”“我想带孩子去放风筝,不戴口罩,自由奔跑。”“我想带着孩子去看望戍守边疆的老公。”“我要好好活着,尽己所能干好工作。”“我要参加更多的志愿活动,把温暖带给更多的人。”
最是平凡感动人。正如主持记者见面会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单红所说的,“他们既是那样的普通,又是那样的不平凡。有这么多勇敢的逆行者,有这么多凡人英雄,我们一定能取得战‘疫’的胜利。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记者 杜朋举)



陈飒:像福尔摩斯般破解疫情密码



“患者,女,32岁,西安市人。1月12日至14日在杭州出差,期间与武汉发热病人同室开会。14日返回西安,16日出现发热症状,2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21日转诊省传染病院(西安市八院)隔离治疗……”
每天早晨,当人们浏览类似这样的新增确诊病例信息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条条信息从何而来。
今年34岁的陈飒就是一个站在这些信息背后的人。作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工作人员,陈飒要做的如同破案警察一般——从蛛丝马迹中追溯确诊病例的生活轨迹,寻找密切接触者。
破案可以让真相水落石出,追溯病例生活轨迹能有什么结果?
“能找到传染源,阻断传染链,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陈飒说。
1月20日11时许,一份来自西安市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报告,拉开了陈飒和同事们的战“疫”序幕。
第一时间赶到患者所在医院,陈飒和同事们却发现情况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没有武汉旅行史,只是在杭州开过一次会,一起开会的有武汉人,但在开会期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陈飒回忆。他们没有轻易排除,迅速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可疑,并不能明确是否感染。”陈飒说。进一步调查和二次样本采集随即启动。这一次,他们了解到,和该患者一起开会的武汉籍代表在会议结束后出现了发热症状。“有没有可能在潜伏期内传染?”基于这样的猜测,他们开始根据患者生活轨迹排查密切接触者,以防感染面扩大。1月23日,在多次调查和采样检测后,这名患者被确认为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而拉响了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警报。
“病例早一刻被发现,早一刻隔离治疗,就能减少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保护成百上千的人不被感染。”抱着这样的信念,陈飒和同事们争分夺秒,第二例、第三例确诊病例相继被发现。
这之后,现场调查工作下沉到各市(区),陈飒和同事们将重心转为疫情信息研判。每天,海量疫情信息从全省各地涌来,他们分析、汇总,确保每一条传播链清晰准确,并持续向相关部门上报信息、提出防控建议。
多少个日日夜夜,陈飒和同事们点点滴滴的努力化为跳动的数字、清晰的传播链图像和各类图表。截至3月5日,她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了46天。
这46天里,陈飒曾忍不住落泪。她是云南姑娘,工作之后来到西安。今年春节,父亲第一次从老家过来陪她过春节,但她没能和父亲吃上一顿饭。孩子一岁多,因为早出晚归,她和孩子几乎见不上面,只是在电话里听到孩子喊“妈妈”。
这46天里,她从未犹豫或退缩。“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每天凌晨下班回家,陈飒都要路过单位里写着这个标语的一面墙。这个时候,她会想到17年前发生***疫情的那年,参加高考的她怀着一腔热血选择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她会想到2011年进入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来,每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她和同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不误一刻、不漏一人,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陈飒心中,这是她的选择,更是她的使命。(记者 孟珂)


李婷:“咸东小哥”随时在身边



大清早,“咸东小哥”把新鲜的蔬菜、水果送进小区销售,群众不出小区就能买到;
中午时,“咸东小哥”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家中,让他们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天将暮,复工复产的群众陆续返回,“咸东小哥”在小区门口为群众测量体温、查验二维码,现场秩序井然;
夜深沉,有需求的群众打来电话希望得到心理咨询,“咸东小哥”轻声细语,帮助群众排解紧张情绪、舒缓心理压力……
一天到晚这么忙,莫非“咸东小哥”长着三头六臂?其实不是,“咸东小哥”是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街道志愿服务队的名称,整支服务队有1200多名队员,人人都是“咸东小哥”。
华清学府城社区居委会主任、80后李婷,就是“咸东小哥”中的一员。记者3月4日见到她时,她正在小区门口的疫情防控检查点忙碌着测量体温、查验“一码通”。“社区群众的安全比天大,我们‘咸东小哥’愿意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群众的安全。”她告诉记者,群众也都很理解,出入小区时配合得非常好。
“咸东小哥”都有“铜头”“铁嘴”“飞毛腿”——“铜头”就是提倡不畏艰难、敢于担当,“铁嘴”就是宣传政策、化解矛盾要耐心细致,“飞毛腿”就是群众有需要时一定在群众身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韩森寨街道办要在3天半时间把9个社区、4.4万多户、12万余名群众全部摸排一遍。“我们街道、社区干部不到200人,日夜不休也忙不过来。”韩森寨街道党工委书记于迅介绍,“我们第一时间想起了‘咸东小哥’,他们1200多名队员全部上阵,确保了按时完成摸排工作。”
李婷介绍,因为很多小区没有电梯,摸排工作很辛苦,有的不停敲门,手指关节都敲红了、敲肿了;有的跑得腿发软了、脚磨破了;有的调查信息,嗓子都哑了……“大家都明白,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线,只要能守住社区防线,苦点累点也值了。”说到这里,李婷的眼眶有点泛红。
守住社区防线不容易,“咸东小哥”经常遇到各种情况——
一户从国外探亲返回的群众,居家隔离期间有下楼取快递、买菜的行为,劝说无效,“咸东小哥”王静慧都急哭了。擦干眼泪后,她主动提出这户群众一切需要出门办的事情,她都帮办;
省建八公司小区一位群众每天要去马路对面的另一个小区给父母做饭,“咸东小哥”刘杏利想到了好办法,那就是两个小区的“咸东小哥”合作,每天帮着送饭;
76岁的徐富宝老人因为脑梗后遗症行动不便,“咸东小哥”每天上门送餐时,会主动帮老人打扫卫生、倒垃圾;
“咸东小哥”高静在查验居民身份信息时,发现第二天是91岁的张清珍老人的生日。她悄悄买来生日蛋糕,第二天送到老人家里,给老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社区工作就是这样,都是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群众来说,每件事都耽误不得。我们既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更要用爱心化解矛盾。”李婷说,“只要群众有需要,‘咸东小哥’随时在身边。”(记者 杜朋举)


肖佳蔚:全家上阵无比荣光



“我想抱抱你。
“算了,还是握个手吧……”
分别多日后,13秒的短暂相遇,却因为防护要求,90后医护夫妻肖佳蔚和任瑞康却连一个拥抱都不能实现。
肖佳蔚的父母及丈夫都是西安市第八医院职工。肖佳蔚和母亲魏英是护士,父亲肖小平是一名检验师,丈夫任瑞康是信息科工程师。
对肖佳蔚来说,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们是全家齐上阵。
正月初一早上,当肖佳蔚和任瑞康得知疫情形势变化后,立即返回岗位,并要求进入隔离病区工作。肖佳蔚被分配到了隔离一区,这是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病区。而任瑞康则开始忙着更换电脑系统、连接电视电话会议专线等工作。后来,由于隔离病区扩增,任瑞康便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区。
此时,肖佳蔚的父亲也作为第一梯队成员,已经进入了隔离病区工作,母亲所在的供应室虽然不用进入隔离病区,但每天准备消毒器械、下发物品,也忙得不可开交。说是过年,可一家四口人谁也见不到谁。
为了“体恤”这对小夫妻,医院特意将任瑞康的第一岗安排在了隔离一区,引来很多同事的羡慕,说他们是“妇唱夫随”。而让任瑞康开心的是,终于有机会见到妻子了。
可没料到的是,即使在同一个隔离病区,夫妻俩也很难见上面。
直到2月14日的那一次短暂相见,肖佳蔚才知道,自己的老公居然瞒着她也来到隔离病区。“那次偶遇,是进入隔离病区后,我们的第一次见面,当时我很想拥抱一下他。”肖佳蔚说,虽然只有短短的13秒,看见了彼此安好,觉得很幸福。
而平时特别健谈的任瑞康,却愣是找不到话和妻子说,闷了半天闷出一句话:“照顾好自己,到时我们一起平安出去。”
“进入隔离病区工作后,我们偶尔打电话、发微信也就是问一问对方今天忙不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再就是叮嘱对方保重之类的话。”肖佳蔚说。
肖佳蔚刚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有同学劝她去综合医院,毕竟从事传染病护理有一定风险,可肖佳蔚一笑置之,毅然选择来到父母“战斗”的地方。
在这里,肖佳蔚认识了任瑞康。2020年,小两口本来打算给家里再添一口人,可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将这一切打乱了。
2003年,肖佳蔚的父母都参加了抗击“***”的战役,如今又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工作。肖佳蔚一直很以父母为傲,也为自己和老公能并肩抗击疫情感到自豪。肖佳蔚说,“等以后有了孩子,我一定会给他讲我们一家人的抗疫故事。”
“其实,肖佳蔚平时特别小女生,这次她的坚强和勇敢超出了我的想象,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我没有见过的她。”任瑞康夸完妻子,又话锋一转说道,“我们只是做了医护人员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就想着干好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3月3日下午,忙碌了一个多月的肖佳蔚终于回到了家。熟悉的家似乎有些陌生,但那种亲切感却异常强烈。回家前,她刚刚结束隔离;回家后,她顾不上休息赶紧收拾东西,准备再一次进入隔离病区。(记者 马黎)


王志忠:只为“白衣战士”安全出行



“疫情防控期间,外边的世界凉飕飕、冷冰冰的,让人感到压抑。我给车里贴上红色的窗花,希望医护人员回家的路上能够放松心情,回家好好休息。”3月3日,一进入“爱心车厢”志愿团第一分队志愿者、西汽集团雷锋车队副队长王志忠的车,记者就被贴在隔离塑料布上的“春”字窗花所吸引。
自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市暂停了网约车和部分公交线路运营,出行成了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最头疼的事。
为了保障奋战在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安全出行,西安出租汽车协会倡议组建“抗疫志愿团”,分为9支“爱心车厢”志愿团,分别为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唐都医院等9家防疫任务较重、出行需求较多的医院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上下班通勤和公务用车服务。
1月29日,征集令一经发出,众多“的哥”“的姐”纷纷请求加入“爱心车厢”志愿团,短短3个小时,就组建起了500余辆车的志愿团。今年59岁的王志忠就是其中一员。
“我是党员,更要往前冲!能为冒着生命危险的医护人员服务是我的荣幸。”摸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党徽,王志忠动情地说,“我要用实际行动让党徽亮起来,把党员的责任扛起来。”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陕西省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也是王志忠每天爱心摆渡的站点。为了保障司乘双方安全,他把车内前后排用透明塑料布隔开,小小的“安全舱”就是他的“主战场”。
“如果不是您,我今晚又得跑着来上班了,太感谢了。”
“师傅,我进家门了,您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
“有你们在,再也不害怕空荡荡的街道只有我一个人了。”
翻看着医护人员发来的致谢信息,王志忠有些感慨:“看着辛苦了一天的医护人员累得瘫倒在车厢里,真的让人很心酸,我们做这点事不算什么。”
为了不让医护人员在寒风中等待,志愿团成员都是争相“抢单”,或主动值守在医院门口,风餐“车”宿,无论医护人员下班有多晚,都能第一时间将他们护送到家。
为了能够24小时待命为医护人员提供服务,苏军选、杨国平等4名志愿者主动要求住在医院提供的宿舍里,一直未与家人见面;为了让上夜班的护士小姑娘安心到家,李永兰每天都在交大一附院门口等到凌晨一两点;张海没有抢到加入志愿团的名额,便自发在各个医院门口寻找医护人员免费接送,住在城中村的他出入不方便,就索性在车上住了一个多月……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疫”中,需要向死而生、逆行而上的“英雄”,也需要在抗击疫情后方默默无闻的凡人英雄。这群可爱的驾驶员,在一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中,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了这座古城。
据了解,截至3月5日0时,志愿者们已经累计出车15158次,免费接送医护人员19718人次。3月3日,“爱心车厢”志愿团被西安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等14个部门评选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记者 李旭佳)


蒋敏:不要认为我是“小题大做”



“爸,我是党员,我必须去!”2月3日,蒋敏看到父亲蒋耀军把家里收拾妥当,要去村口疫情检查站执勤,她也激动地要跟着一起去,父亲笑了笑没有答应。
但蒋敏决定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检查站上岗。晚上,她刻意把闹钟定在了6时。
“女儿要担任志愿者的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蒋耀军说。
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四的蒋敏,放寒假回到了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的家。“正月初一开始,电视新闻、微信群和朋友圈里,不断出现各地在村口设立疫情检查站的照片和小视频,以及令人揪心的确诊病例人数,我待在家就有些急了。”蒋敏说。
2月4日6时50分,蒋敏坐在父亲的电动车后座上,想到自己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尽一份力,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20分钟后,来到村口疫情检查站,蒋敏立即忙了起来。
“你这娃,咋这么犟?就去见个朋友,不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吧?”没有进村的移寨村村民显得不悦。“我为什么不能到我丈人家去看我娃?我就要进!”当天,刚上岗的蒋敏就以倔强的“执法”形象在微信群里刷了屏。
“你看,这不是蒋敏吗?她当志愿者了。”返乡的小伙伴们从微信里看到了蒋敏。“我们可以参加吗?去了之后能做些什么?”“你们也可以为家乡做点事,让疫情远离我们的家乡……”2月5日,蒋敏和牛鑫、牛佳鑫等几个小伙伴商量后,成立了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从这一天起,原党村出现了“红马甲”和“白大褂”,来回忙碌着执勤登记、病毒消杀、劝导村民居家少出门、宣传防疫知识、爱心人士捐款捐物造册登记、解决村民遇到的现实困难……
“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从一开始的5人很快发展到23人,从村口值守到走街串巷宣传,这支年轻的队伍为原党村村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小丘镇党委书记封振涛说。
“没有传到这儿的可能,我不想戴口罩!”“之前都登记过了,怎么还登记?”在村口执勤,蒋敏和小伙伴不断听到这些疑问,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宣传普及防疫知识。“非常时期,请叔您配合登记。”“姨,没事待在家中,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蒋敏和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的耐心很快获得了越来越多村民的理解,“我给咱帮忙消消毒!”“我还能不能加入志愿队?”“小敏,我还能给村上做些啥?”等声音出现在蒋敏的耳边,这个曾被村民抱怨的村口检查站变得和谐温馨了。
“快吃饭,热着呢。”“婶,你的菜回来了。”疫情发生后,在原党村,有每天为执勤人员免费送午餐的丁凤彩和谭五盈夫妇;有每天骑着三轮摩托车为村民外出采购生活物资的刘根长;有刘小红与刘康、刘可三人的“父子兵”上阵,潘涛和潘康的“兄弟联袂”等执勤工作家庭组团……
如今,学生志愿服务小分队所在的原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大队,人员发展到了180人,他们要做新时代的雷锋,保障全村1000余名村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日常生活,护佑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帮助村民尽快投入到春耕生产中去。(记者 喜顺 见习记者 任莘鑫)


马志福:请扫我身上的二维码



“请大家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我身上的二维码!
“扫一扫方便通过!
3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西安北站地下出站口大厅,这个“大嗓门”声音显得格外入耳。闻声望去,一位身着白色防护服、前胸后背贴着二维码的民警,手持喊话器穿梭在出站旅客人群中。
这位让二维码活跃在人群中的民警,正是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环境与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马志福。他刚从第一“战场”正阳大桥疫情防控检查点转场过来,没有轮休又投入到第二“战场”西安北站疫情防控检查点开展工作。马志福说:“二维码贴在我身上,可以方便旅客尽快扫码通过检验出站。
马志福今年52岁,在部队干到正营职转业后到了西安市公安局工作,有着军人、警察的双重血性,越是危险就越冲向前。
1月29日,疫情发展越来越严重,马志福主动请缨带队到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辖区、西咸要道关口的正阳大桥疫情防控检查点值守。
“这个检查点地处风口,格外寒冷,大家尽职尽责都很辛苦。”马志福说,每天经过正阳大桥的车辆大约有1300辆、1500人次。疫情防控任务重、压力大,马志福摸索出一套“人车分离检查”的办法,让查体温不接触人、查车辆不接触车、查证件不接触***有效预防了车辆、证件和体温***由染点变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在正阳大桥疫情防控检查点,马志福带领队员共排查车辆24677台次、人员36004人次,其中建议进行集中隔离35人、居家隔离5人,还抓获了一名逃犯。
“你坚持在一线值守,考虑过家里人的感受吗?”马志福告诉记者:“说实话,顾不上多考虑。”最初几天里,疏导、检查登记车辆任务艰巨,把嗓子都喊哑了。马志福的爱人放心不下,在电话中反复叮嘱他注意休息、做好自身防护。儿子马伯伦也心疼爸爸,特意给他使用的喊话器中录制了几段语音:车上所有人,请携带身份证下车,接受检查、测量体温……“儿子的声音很标准,也很有感染力,可以反复播放。”马志福说。
赵小珣是公安经开分局的一名内勤民警,他一直跟随马志福坚守在一线。在赵小珣眼里,马志福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月25日,马志福带领队员又奔赴第二“战场”——西安北站,检查验证所有出站旅客。如果说在正阳大桥疫情防控检查点风餐露宿、天寒地冻,环境艰苦,并有一定风险。那么,在高铁车站地下大厅值守,过往人流密集,工作强度一点没减,风险更大。
在出站大厅,记者看到所有执勤人员都身着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严阵以待。每到旅客出站人流高峰,马志福总是站在最前面,穿梭在人群中,为的是尽快疏导旅客,避免在检查口形成拥堵。
在最初递交的请战书上,马志福这样写道:“我是一名***员,危险时刻,我不上谁上!”马志福说到了,也做到了。(记者 韩岩 仵永杰)



来源:陕西日报 陕西传媒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