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靖边:“塞外”种出了“江南”美景!

  • 振星
楼主回复
  • 阅读:17200
  • 回复:0
  • 发表于:2020/5/27 14:50:4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天朗气清的温暖日子里,看稻田插秧,听潺潺流水,原以为这是江南水乡的独有风景,因为疫情憋闷在黄土高原的我们只能梦里相见,不曾想“三变改革”、“脱贫攻坚”的战场——靖边县黄蒿界镇马季沟村的土地上,香甜的秧苗在机器轰鸣中排排入地,“塞上江南”的夏季耕作图景美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我们试种了100亩稻子,成熟后的无公害稻米一斤卖到20元,一亩地纯收入达到8千余元,村民终于打破了芥蒂,今年也加入到种植水稻的队伍中来了,今年预计可以发展800亩无公害大米,将来一斤就算卖不到20元,收入也不可小觑。”靖边县纪委监委委员、马季沟村第一书记张宏信心满满。

“以前这里就是縻牛滩、烂草滩,没有任何收入,土地整合以后,这42亩地年收入可以达到40余万元。”马季沟村老支书冯秀海指着大棚育苗基地欣慰地说。大棚内,绿油油的稻苗密密匝匝,农人们正忙着挖苗、装车,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稻米味儿。村干部上前与农户拉起了家常、帮起了忙,小三轮很快就装得满满当当,被送往稻田里由机器插秧。

“去年我们是买人家的稻苗,成本高,今年我们从东北引进了稻花香二号、四号,自己育苗,基地除了为本地供水稻苗,还为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高峰村供120亩的种苗,一亩种苗卖到370元,收入很可观。”冯秀海眉开眼笑地告诉记者。

今年,马季沟村种植的800亩水稻里,雷志耀等6户脱贫巩固户也是大股东,有劳力的直接参与种植,没有劳力的将土地外包,坐等秋收后分红。“55亩稻子地,一亩少说也能收个8000元左右,累计起来就能收44万元上下,直接脱贫致富奔小康了。”马季沟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在车子里掐着手指头算了这样一笔账。2020年,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马季沟村不能扯全县的后腿,致富路上马季沟村的村民一个也不能掉队。

二道河水顺着水泥沟渠哗哗流淌,滋润着马季沟村打雁峁小组的成片稻田;农人们将黑黑的有机肥漫撒田野,“铁牛”将青翠欲滴的秧苗整齐排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村干部与村民们商议着秋收后怎么将稻米卖上好价钱。

不知情的人们哪里能想得到,为了建坝修渠,整合土地,马季沟村村民和村干部曾经发生过多么强烈的争执。“地我们自己种,不用你们操心,什么‘三变改革’,什么发展产业,我们祖祖辈辈种的都是玉米洋芋,快不要胡弄了……”村民喊着口号举着拳头集体抗议,每次开会恨不得打起来。

回忆起这些往事,冯秀海饱经风霜的脸上充满了看到胜利果实的骄傲、成功后的欣慰和喜悦。

“2017年,我们带领32户种植户到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学习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大家真正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水稻种植也有了初步的概念,为今天的水稻种植上规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宏告诉记者。2018年,马季沟村班子成员又同村民一道,去横山波罗学习稻田种植技术,去年试种的100亩水稻大获成功,一斤稻米卖到了20元钱,村民们这才吃了定心丸,今年,村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都提起来了。

“张书记、冯支书为我们村出了大力,为老百姓办了大实事、大好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正在田间忙碌的73岁老汉雷志管见到两位村干部就赶快迎上来,乐呵呵的将放在田间地头的饮料递给他们。黄土地上,天高云淡,笑声朗朗……



来源:靖边新闻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