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八佰》背后的真相,是比电影更壮烈的中国

  • 海红果
楼主回复
  • 阅读:7530
  • 回复:0
  • 发表于:2020/9/2 8:56:44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近日,《八佰》热映,票房一周破15亿,专业预测最终票房逼近27亿。

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讨论。

这部电影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讲述了抗日时期的淞沪会战的一段悲壮往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电影中每一位战士,都让人热泪盈眶,但你可知道,现实中的“八百壮士”更为震撼。

那段尘封的历史,是比电影更壮烈的中国。




01
危急存亡的时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沦陷。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整个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也就在这一天,张治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此日吾民族已临最后关头,此日吾人亦陷于生死线上。


▲淞沪会战,88师在上海闸北的环形工事里同日军巷战

70万中国军队从西南、华南、中原向上海集结,老百姓们夹道相送。

士兵们在车窗里哭着发誓: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去!

这场战役持续了三个月之久,惨烈沉痛,满地焦土。

但终究实力悬殊,再加上决策有误,10月下旬,中国军队渐渐落于下风。

10月26日,大场阵地陷落,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面临着被日军合围的危险,不得不放弃闸北、江湾一线,向沪西撤退。

八百壮士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硝烟弥漫中的四行仓库


02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就在大军撤退的这一天,第九集团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接到“单独留守上海”的任务。

留下就等于送死,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

那为何还要下达这样的命令?

原来,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在10天之后召开会议,蒋介石希望以88师的牺牲,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人命,不过是政治博弈的筹码。

孙元良思量再三,最后决定只有下只留下88师524团第一营这么一个加强营,撤到四行仓库,坚守7天。


▲1937年10月27日,中国将士在四行仓库屋顶上抗击日军

就算是这样,杨瑞符营长接到命令时,还是非常高兴。

掩护全军撤退,他明知可能与他的部下全部牺牲,却说:

“大敌当前,男儿自应以死报国!”

与此同时,谢晋元被任命为最高长官。

接到命令后,他当即写下遗书:

“晋元决心殉国,...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这支队伍,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只有420余人。

而他们的对手,是以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松井石根亲自指挥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


03
一寸山河一寸血

10月27日凌晨,谢晋元率领420余名官兵连夜进驻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墙厚楼高,异常坚固。




仓库的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而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美租界,因为日本尚未与英美等国交战,不能进入。

从四行仓库往北看,是战场,硝烟弥漫,山河破碎。

往南看,是租界,灯红酒绿,熙熙攘攘。

四行仓库成为一个孤岛,一个残酷的斗兽场,这里的将士,也就成了孤军困兽。



在外界很多人看来,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表演和笑话。

但对于这些将士来说,那是生命的底线,誓死捍卫。

只要守住四行仓库,上海就没有沦陷。

他们坚守在这里,不仅是要保卫疆土,还要让身后四万万中国人看到,要全世界看到: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人绝不退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
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
这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
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
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
就要同敌人拼到底。”

很多年之后,那些有幸活着的战士还能清晰记得谢晋元的训话,每一个字都像子弹打在他们心上。

生死存亡之际,这个民族最强烈的吼声。

来吧,我们已做好准备,以我们的血,和我们的命。





04
“还有一支中国军队没撤!”

10月27日清晨,日军来到苏州河边。

突然,***声四起,突如其来的子弹,让他们猝不及防。

整整一个上午,不清虚实的日军没敢行动。

下午,反应过来的日军开始猛烈进攻,扬言“三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

面对多出十数倍的日军兵力,四行守军没有惊慌,奋勇打退对方多次冲锋。



“还有一支中国军队没撤!他们还在打鬼子!”很多报纸都以“号外”的形式报道了四行孤军与敌人激战的新闻。

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上海市民间迅速传开,数万上海市民把苏州河南岸挤得水泄不通。

这一定是世界军事史上最罕见的一幕——

民众不顾流弹横飞,爬上楼顶,齐声欢呼。

上海市民还自发组织起来,捐赠食品和药品,第一天就通过租界送进去2万张大饼和各种水果,药品。

战士们,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一天,四行守军击毙日军80余人,自己丝毫无损。

也是这天晚上,一名外国记者通过英租界递进来一张纸条,问四行仓库守军有多少人。

当时谢晋元手下只有420余人,但是为了自壮声势,谢晋元答复:“800人”。

从此,这支由420余人组成的孤军,开始以“八百壮士”的称号传扬开来。




05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第二天,日军继续对四行仓库发起冲锋,由于忌惮租界,没有直接用飞机火炮。

但日本人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派出突袭队,顶着厚厚的铁板向四行仓库底楼突进,意图爆破进入。

在这紧急关头,一名叫陈树生的士兵站了出来。

他身捆数枚手榴弹,从五楼纵身跃下,拉响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



前一夜,他在白色汗衫上,给大巴山里的老母亲留下鲜血遗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牺牲时,他才21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一切,也被一位名叫杨惠敏的17岁少女看在眼里。

10月28日,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第三天。

这一天的午夜,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人从西藏路新垃圾桥匍匐前进,突破敌人封锁进入仓库,献了一面国旗。(后因国旗太小,市商会又派人送去特大国旗一面。)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就来观战的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飘扬着一面国旗,两根简陋的竹竿接在一起当旗杆。

对岸的民众欢声雷动,热泪盈眶,人群忽然爆发出呼喊:

“打倒日本!”

“我们必胜!”

“中华民族万岁!”



在这场向全世界全程直播的战役里,八佰壮士与日军激战了四天四夜。

消灭敌人200多人,摧毁日军坦克两辆,而我方牺牲9人,伤28人。

观此一战,何香凝感叹道:“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06
撤退,却是更残酷的开始

攻不下来的日军懊恼不已,决定对四行仓库进行重炮攻击。为免危及租界各国侨民,国际上要求国民政府下令撤军。

10月30日,谢晋元接到蒋介石命令“珍重退入租界”。

他不肯退守,要求与仓库共存亡。

蒋介石再三电令,谢晋元才挥泪执行。

当晚,八佰壮士在***林弹雨中,撤入租界。谢晋元最后一个撤离,泪流满面。



但谁也没想到,撤退,才是残酷的开始。

撤入租界时,八佰壮士剩余358人。

按照与租界的约定,他们将经由租界,奔赴南京抗日战场。

没想到租界迫于日方压力,临时改变了承诺。租界不敢放走孤军,也不敢杀了孤军,只好将他们圈禁起来。

他们被缴了武器,关在一片堆垃圾、扔死婴的荒地。

这一关,就是4年。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八佰壮士未曾退却,谁曾想进入租借,却落到了任人摆布的境地。

一腔忠勇热血,如今却报国无门。

但他们没有屈服倒下。

即使失去了武器,谢晋元还是坚持每日带着将士们准时操练,整肃军容。

工部局怕激怒日本军,不让谢晋元举行升旗仪式,他就带领大家办起了“精神升旗仪式”,出操前对不存在的国旗行注目礼,高唱国歌,振奋士气。

千磨万厉害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07
生死飘零,谁人与说?

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后,上海伪政府一度想劝降谢晋元。

却遭到谢晋元严辞拒绝。

谢晋元也许料到汪伪政府或将报复,提早写下了一封遗嘱:“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他猜的没错。

1941年4月24日早上5点,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刺杀,终年37岁。

此时的上海已经沦陷,人人命悬一线,但仍旧有30万人自发吊唁,几条马路都被堵塞。

一代英豪谢晋元,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同胞的屠刀。


谢晋元殉难后,上海广大市民前来吊唁。

与此同时,属于八佰壮士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谢晋元被刺杀8个月后,日军占领租界。

国民政府终于密令突围,然而为时已晚,突围计划告吹,壮士全部被俘。

因为他们曾多次奋力反抗日军,日军只能分散他们的力量。


▲被扣押在租界的孤军士兵,他们有老有少,有散兵游勇,多是“歪瓜裂枣”

有的押去南京老虎桥监狱、孝陵卫、杭州、安徽裕溪口,有的押去了南洋群岛和新几内亚。

在南洋,他们被逼砍树、打石头、烧石灰、运煤,日军稍不如意就鞭抽拳打。如果反抗,就要被刺刀刺死。

在新几内亚,50名壮士里,病死、饿死、被打死的共有14人,最终,只有36人活着回到了祖国。

生死飘零,谁人与说?




08
勿失勿忘,勿忘勿失

抗战胜利后,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回到上海。

她发现,八佰壮士,只幸存了六七十人,而且个个处境艰难。

并不富裕的凌维诚,为了他们四处奔走,但当时国民党各个部门都相互推诿,大多没有结果。


▲凌维诚与八百壮士幸存者合影

1949年解放后,凌维诚写信给了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

陈毅当即拨出了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和墓地一块给凌维诚。

后来,谢晋元的墓移入上海“万国公墓”,一位孤军战士为谢晋元守墓四十多年。

2015年12月17日,谢晋元被追授为烈士。
.........



83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段岁月,峥嵘往昔,令人唏嘘。

八百壮士的事迹,不是典型的“不成功便成仁”的英雄故事,更多的,带着悲剧的色彩。

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的坚守和不屈,才更令人动容。

正如毛泽东的盛赞:“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意义,不仅在于战士们视死如归地保卫家国。

更在于,它像一声号角,唤醒了苏州河对岸的人们。

它像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胜利,靠的从来都不是困守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而是身后的四万万中华儿女。



最后,分享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段话:

“日本人始终不明白他们会什么会输。

他们运用经济学原理,把中国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赢,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输了。

因为他们不懂中国人。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

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什么样的绝境,无论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

她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这不止是八百壮士的信念,也同样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决心。

是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的希冀。



来源:府谷县图书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