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同吃国庆面,共祝祖国好!

  • 海红果
楼主回复
  • 阅读:9986
  • 回复:0
  • 发表于:2020/9/29 10:42:4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杂面、白面、菠菜面、炸酱面、羊肉面、西红柿鸡蛋面……9月28日上午,榆林传媒中心百余名职工在单位餐厅同吃“国庆面”,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祖国母亲庆生。





  在中国文化中,吃面自古以来就有福寿延绵的美好寓意。在生日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是中国人的一项习俗,因为面条又“瘦”又长,被寄予“长寿”的好彩头。榆林传媒中心开展吃“国庆面”活动,就是为了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愿。










国庆吃面,国泰民安!


下面是一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食用、大众喜爱、具有榆林特色的精品面食,看看有你爱吃的吗?




府谷手擀长豆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府谷人民将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和传统的饮食文化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府谷美食,其中手擀长豆面最具特色。


手擀长豆面以豌豆面、小麦面、蒿籽面为主料,配有海红果汁、淀粉、海带丝、豆腐丝、盐、花椒等辅料。烹饪中,将豌豆面加入温水、蒿籽和成团,醒好后擀薄切条,沸水煮熟,浇上臊子,一碗热气腾腾的豆面就出锅了。


手擀豆面蕴含着地道的饮食文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们过生日时吃手擀长豆面,寓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大年三十中午吃擀豆面,称之为隔年豆面,寓意辞旧迎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吃手擀长豆面,称之为“挑龙衣”,寓意风调雨顺,期盼又是一个丰收年。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北传统面食的佼佼者,而通镇陈家墕村的手工挂面又在其中享有盛名。据《陈家墕村志》记载,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传说,村民陈士贤一日务农回来,发现有位老人昏倒在自家门前。老人虽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确定老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饿昏了,于是将老人扶进家,并把早饭时剩下的一块窝窝头喂给老人吃。几日后,老人身体逐渐恢复,临行时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这位老人是一名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几个儿子和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2011年,佳县手工挂面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佳县手工挂面的原料:宁夏上好面粉、食用盐、水。制作方法:以加工一袋(25公斤)面粉为例,需凉水10公斤、食用盐1公斤左右。先将食用盐溶解于水中,再用盐水和面;和好的面团用刀切分,再用手搓成细绳状,盘入盆内,反复两三次,然后从盆内拉出挂在杆上,先后放在加工仓和面架上晾挂;晾挂至像棉线一样均匀且干燥时,就可截成像筷子一样长短,捆成小捆即可。手工挂面的特点:食用方便,口感光滑细腻,色纯味香且易消化,特别适宜上班族以及产妇、病人、老年人食用。








米脂干炉

米脂干炉,色泽金黄,状若小鼓,闻之麦香十足,食之酥脆爽口,麦香甘醇,是米脂人日常出行、走亲访友携带的食物和礼品。


传说崇祯元年,闯王高迎祥举事反明。由于战事不断,南讨西征,有时几天几夜不得停息,填饱肚子就成了大事。为制作一种方便行军打仗的食品,高迎祥找来帐下的大厨们,令其速速做出一种既可充饥,又便于携带,还要经受风吹雨淋而不坏的食品,以资军需,并在军中广征会做面食的兵士。没过几日,就有十多种面食被送到高迎祥面前。其中,一种叫干炉的烤饼,以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快速,又不需要太多的灶具而入选,成为兵士们最喜欢的食品。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后,那个会做干炉的厨子,回到老家陕北米脂,为养家糊口,重拾手艺,在街市上摆摊烤制干炉。之后,干炉便流传于天下。


干炉这种特殊的食品能如此盛行,除了军需,还与米脂的民俗风情有关。旧时有旱码头之称的米脂是商贾驼队往来的必经之地,而干炉便成了商旅长途跋涉携带的最佳食品。赶脚人整袋整袋地购买,卖干炉的生意非常红火,引来许多人前来讨教手艺。就这样,干炉的制作手艺在陕北地区广为传播。


干炉分甜咸两种,差别只是一种加盐一种加糖。烤制干炉的面粉最好还是用陕北山区种植的冬小麦面,这种面粉虽然做面条少点筋道,但蒸馒头、炸麻花、制面点等却酥脆爽口,麦香甘醇


干炉要用温水和面,面团彻底醒好需8至10个小时。这样醒到的面,不但筋道,而且很有韧性。再以面剂包一撮加了盐的干面粉,将面团置于模子上,用手反复压制成形,然后放在铁鏊子上,待基本定型后,搁进鏊子下的炉堂内烤熟。烤好的干炉色泽金黄,状若小鼓,中间拓一小红印,闻之麦香味十足。干炉内空外脆,吃着“咯嘣”带劲儿,伴有淡淡的咸甜味,此为硬面干炉,最宜储存或携带作为干粮,久放不坏。若和面时加油制成油干炉,则又酥又脆。顺口溜道:“吃着香,咬着脆,饱嗝上来干炉味。”确是风味独特。








清涧煎饼

清涧煎饼是榆林市清涧县的特色小吃。在陕北众多的风味小吃中,清涧煎饼应该可以占得一席。它做工精细,营养丰富,色泽如雪,薄似蝉翼,入口绵软,暖胃耐饥,食后回味无穷。


做清涧煎饼的原材料是荞麦。荞麦富含钙、磷、铁、锰、锌及赖氨酸等矿物营养素。早在元代王桢所著的《农书》中,便有“荞麦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的记载。


清涧煎饼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先把荞麦在石磨上去皮后,磨成约小米粒大的糁子,然后浸泡在水中约三四个小时,糁子微微发涨后装在一个白纱布口袋中按其比例添加清水后反复搓揉,揉出的荞麦液要浓度适宜。稀了,摊出的煎饼不易成形;浓了,摊制时容易出现龟裂。配兑好浆液后即可上特制的煎饼鏊上摊制。摊制煎饼的手法更要娴熟,慢不得也快不得。慢了,会长在鏊子上;快了,又会薄厚不均匀影响口感。别看一张直径约20厘米的煎饼只用小刮板轻轻地旋转360度即可成形,若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很难摊成。


煎饼摊成后卷入猪头肉、豆腐干、豆芽菜等配料开始调制煎饼蘸汁。蘸汁是吃煎饼时吃一口蘸一下的汤水。在清涧,有“一碗蘸汁一卷饼”之说,此话固然有些夸张,却说明了蘸汁是非常的清爽可口,沁人心肺。








绥德油旋

走进绥德县城,街面上小吃店铺门口摆放的绥德油旋惹人注目,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是绥德著名的传统小吃,纯手工烙制,老少咸宜,美味可口。因其外表有一层层的旋涡状纹理,故而得名油旋。制作时用精粉兑温水和面,加入适量盐和碱水,先和硬后蘸水踩软,醒2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擀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猪油,边擀边拉薄,撤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压扁成饼状,上炉鏊抹猪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鏊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绥德油旋可直接食用,也可趁热从中间剖开,然后往其中夹入切成片的猪头肉,再进行食用,绝对满口溢香,当地人称这种吃法为“狮子大张口”,流传在外则成了陕西肉夹馍的另一种分类——猪头肉夹馍。








吴堡空心手工挂面

与佳县手工挂面不同,吴堡空心手工挂面“茎直中通、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所谓“茎直中通”是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空心挂面亦由此得名。


吴堡空心手工挂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小吃。其传承一直是口耳相传,据当地的政府考证,最早有记载空心挂面的做法是在明万历年间,而据当地的老百姓介绍,空心挂面在明朝就已经流传了很久,民间俗称空心挂面,官方称千年手工挂面,主要产自于吴堡县张家山镇的张家山村、冉沟村、高家塄村。吴堡空心手工挂面制作工艺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完全靠父辈们口耳相传。


加工空心挂面是个累人活,大大小小的工序有十几道,一点都不能马虎。整个制作流程需20个小时左右方可完成。加工流程大致分为和面、阴面、切面、搓大条、搓二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上大架、晾晒、装封等。因吴堡空心手工挂面用优质面粉加工,其光洁度好、耐煮沸、煮后不浑汤,再配陕北羔羊肉、鸡汤、肉汤等,味道极佳、营养丰富。


榆林的面食种类还有很多,

爱它的人都会垂涎欲滴

你准备吃什么面来一起为祖国庆生祝福呢?

赶紧留言来告诉我们吧!




来源:榆林日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