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

  • 风里有诗句
楼主回复
  • 阅读:5589
  • 回复:2
  • 发表于:2020/10/17 14:42:2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Torrie让我多写写推荐的书,刚好我这几个星期把这本经典名著翻出来看了一遍,就有感而发几句吧。有人奇怪魔幻现实主义的马尔克斯为啥到这儿突然不魔幻了,我觉得哪里不魔幻,这分明还是一本魔幻现实主义的书嘛。

贯穿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绝世爱情,表现形式却处处充满着荒唐和魔幻:无论是长达五十一年九个月零七天的时光里,阿里萨和达萨居然只单独见过一面,还是阿里萨那25本记录了622桩露水抑或不露水情缘的详实,都如同这本书所设定的霍乱时期的背景一样,揭示的是既魔幻又现实的真相:革新,进步和希望的曙光艰难地在大瘟疫时期随处可见的肿胀尸体中升腾。就如同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至真至纯,也如海上薄雾一般在现实的丑陋粗鄙不伦和自私中若隐若现。


所以究竟什么是爱情?


是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坚持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执念,还是费尔明娜·达萨和乌尔比诺医生之间彬彬有礼稳定持久彼此妥协又彼此需要的高贵婚姻?What about阿里萨为数不多的没有肉体关系的灵魂伴侣卡西亚妮?亦或象征他衰老后最后的疯狂的少女阿美利加?又或者是能令谦和高贵专业严谨的乌尔比诺医生意乱情迷不惜出轨的混血少妇?

这事儿之所以荒谬而难以回答,是因为爱,情,爱情,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精神世界为爱情这个人造名词所赋予的意义,本质上是四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却总被混为一谈。


爱本身作为动词才有了生的权利。换句话说,爱的出生瞬间来自行动,而爱的死亡瞬间来自无为。所以爱本身只是所有生生灭灭的瞬间组合,就如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写的:




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它是一种自足”。一般来说,可以用首先是一种给予(give)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而情则相反,它更接近一种被动性的情感,由receive催生。爱和情本身都不具备排他性,更不具备单一性。理论上应该符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催生,然而实际上人间也多的是有爱无情或有情无爱的人。

按照逻辑,当有情有爱的双向关系存在时,就tada~升级了,爱情来了。那么问题也来了,假如爱趋向于断续的存在,而情趋向于连续的存在。那么爱情究竟是趋于连续还是断续的存在?爱接近动词,情是个名词,当两者碰撞,却又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抽象的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当人们试图描绘这种存在的时候,又因其莫可名状而被笼统地表达为:“那是一种感觉”。于是爱情就仿佛成了个形容词,形容一种无法被拓印下来的融合了爱和情的感受的,感受。

绕不绕口,复不复杂嘛,你品,你细品嘛。


所以人类究竟是为何能从古至今对这种绕口又复杂的东西始终保有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欲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人类对爱情的爱和追寻,简直要超越了爱情本身所隐含的爱和追寻。马尔克斯在书中也试图对人类对爱情的执着作出解释:


……其价值并不在于它们准确的含义,而在于那种令人头晕目眩的力量。她喜欢他说这话时的勇气……


然而人类不可免俗地需要给爱情一个定义,单一的,可复制的,可被检测的定义,就如同人类定义一个世俗社会里的一切存在一样。于是爱情被赋予成了美好的,馨香的,排他的,具有绝对意义的,至死不渝的——就如同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那样。事实上连这场旷日持久的魔幻般的爱情也是在相对之中才真正得以诞生和存在。


如同光,因有了暗,人们才感知到了亮。


马尔克斯为主人公精神爱恋的唯一和肉体爱恋的泛滥之间持久的矛盾找到了一个微妙的逻辑:“只因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女人在一起。”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情简直是在他不断接近又不断离开的其他女人那儿自我论证逐步巩固的。


实际上,法国著名诗人保罗艾吕雅(Paul Eluard)也有类似的文字:

Je t'aime pour aimer

Je t'aime pour toutes les femmes que je n'aime pas. 

我为了爱而爱你,

我为了我不爱的所有女人而爱你。

——PaulEluard 《Je t'aime》


马尔克斯骨子里还是个理想主义的人,他说“世俗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终究不是爱情。”


在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之后,他给了主人公一个看似完满的结局。他们终于从各自的幻想中走出来,在精神上无限度地去贴近对方,因衰老而真实,因真实而无畏。


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初读时,这个安排令我费解:这漫长的一生费尔明娜都不曾在哪一刻真正爱上阿里萨,冲动而高贵的年少时期长达三年的热烈通信尚且在重逢的一眼中灰飞烟灭,又如何会在七十一岁的暮年,因着几个月的平静而克制的通信又爱上了这个老头儿呢?

后来又看见马尔克斯写:“爱情终究是爱情,只不过离死亡越近,越浓郁。”遂想起文中还有一句,“真正永恒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仿佛又有些懂了。


所谓离死亡越近,爱越浓郁,大抵是因为离死亡越近,对生命力的渴望便越浓郁。因而倘若我们回到弗洛姆在《爱的艺术》对爱的阐述,则找到了一个貌似自洽的逻辑——爱情本质上是对双方生命力的唤醒。类似于浓缩的都是精华——正因生命力已所剩无多,却又饱含一世风霜,因而,越老越浓郁。


一个人究竟能给予别人什么呢?他可以把他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他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定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应该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欢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弗洛姆《爱的艺术》


这种爱情才是本质上的纯粹的爱情,因着爱人和自爱本就不应是对立的两面,却在俗世奉行的权力角逐类爱情论中永恒的占据跷跷板的两边。纯粹的健康的爱情更接近于自爱的一种延伸。类似于:我全然理解你对你永恒生命力的渴求,一如我对我永恒生命力的渴求,因而我自然的给予一切可唤醒你生命力的行为,从而唤醒你对我生命力唤醒行为的给予。物以稀为贵,这种体悟,确实理论上说越老越纯粹。


觉得小说最妙的其实是结尾。看起来这是两个返璞归真后终于悟了爱情真谛的两个人,然后微妙的是,他们永远无法靠岸——为了不回到到处都认识他们的土地,也为了躲开任何可能的阻拦,他们决定把自己的船挂上黄色的瘟疫旗帜,使得他们可以永无止境地往返在茫茫大海——只有瘟疫,无人敢靠近。


没人觉得这结尾简直妙极吗?所以马尔克斯理想主义吗?不,他先勾画出了一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得道开悟的纯粹爱情,然后告诉你,这份纯粹的爱情,无法在俗世生存,它被挂上了瘟疫的大旗,一生一世地漂流在茫茫无际的大海。


——纯粹的爱情,如同瘟疫。它令人生疾,令人胆寒。它或许存在,但凡人几难靠近。或是怯懦,或是无知。但其实那面瘟疫的旗帜是假的,船上藏着的是一种纯粹的爱情,只是不得见。所以俗世不得见的究竟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这才是状似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嘛。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的作品还是值得好好读读。诡异的是,这本书里的衰老写得我觉得比爱情还令我印象深刻呢。啧,太真实的东西总让心惊呀。


(来源:订阅号笑不易居)声明:本文版权由原创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毛毛妈妈
  • 发表于:2020/10/17 16:22:17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纯粹的爱情都来的不容易
来自手机版
(0)
(0)
  
  • 天真无邪
  • 发表于:2020/10/17 16:32:19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听名字就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以前一直知道但没有看。近几年看书少了。
来自手机版
(0)
(0)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