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府谷墙头村历史沿革

  • 怎能叫做人生
楼主回复
  • 阅读:5625
  • 回复:0
  • 发表于:2020/11/2 8:40:0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墙头村历史沿革

谭玉山/文

墙头是个古村,在府谷已发现的15处落遗址中,就有墙头花豹峁遗址。该遗址于花豹峁梁顶,东临黄河,面积1500×200平方米,为新石器--汉代村落遗址。文化层厚2-3米,内涵丰富,灰、黑陶俱有。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还有波浪纹、乳钉纹、暗纹、压印花格纹、篱纹、堆纹、弦纹、素面、磨光等;可辨器形有鬲、豆、罐;石器有斧、锤、刀、磨棒等,还有汉砖,绳纹瓦。



秦、汉以来,因受匈奴侵扰,村落也在不断变迁。唐代府谷县境内村落仍很稀少,分散。宋朝与西夏多次交兵,人民流离失所,不少村庄毁于战火。所以,根据史料及实物推断,在明以前,墙头村落多次变迁,曾有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此居住,如位于尧渠老牛沟的头峁梁,就是蒙人居住地。

清乾隆四十八年《府谷县志》记载:墙头渡古名河边会坪,对岸山西河曲县白沟营度,上六里小缠,至下渡冯家汇十七里,至县刘家川八十里。据老辈人讲,明洪武二年(1369年),有大桃山李姓村民迁往我村,此为现墙头各家族最早住户,即大墙李家。旧时在村民李二、李田汉院中间,有李家立祖窑子,今大墙沿线李家旧房可证。



明成化十年(1474),延绥巡抚余子俊历时10月修筑边墙(明长城),榆林镇境内东起墙头角,与山西河曲县内长城隔河相望,西至定边花马池,全长约700公里,墙头村由是而得名。在此前后,陆续有秦、王、谭、张、贺、邬、陶、高、何、周、刘、杨等家族迁入,伐林拓荒、耕作渔猎、摆渡流船、亦农亦商、养育子孙。墙头村由此人丁兴旺、各业繁荣,成为周围大村。因有关河边渡坪史料甚少,所以只能根据现有资料考证,墙头建村应为公元1474年,距今已535年,确实是个古村。

清朝实行里甲制,县以下设里,里下分甲。康熙元年(1662)前府谷分为6里:大堡里、太平里、合河里、辑和里、丰衍里、宁镇里,每里十甲,墙头属合河里。乾隆年里,府谷又以方位划分为4乡10地方,辖227村,墙头属东乡黄甫地方。



民国初年,沿用清制。民国二十二年(1933),国民党为加强统治,实行保甲制,全县编23联保,辖110保,1600甲,墙头属麻地沟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府谷划八镇,即荣贵镇、君子镇、凤凰镇、天平镇、松翠镇、花坞镇、连城镇、西津镇,墙头为君子镇四保。1948年府谷解放后,3月建河府县,墙头属麻镇市坪伦墩区三乡。9月,河府县撤销,墙头属麻镇(八区)。民国至解放后,陆续有吕、胡、靳、许、孙、郭、侯、付、白、杜、蔺、乔、段等家落户墙头。1958年9月,麻镇人民公社成立,墙头属麻镇公社,此间又称友爱大队。1961年9月,墙头人民公社成立,友爱大队改为墙头大队。1984年7月,府谷县恢复乡镇制,墙头公社改为墙头乡,墙头大队改为墙头村。





(来源:府谷文化)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