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啃老不可取,老年人合法权益有保障

  • MJID1599000132
楼主回复
  • 阅读:7590
  • 回复:0
  • 发表于:2021/2/24 17:09:5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4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老年***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其中,92岁老人被子孙带至农村信用社某营业厅,对其账户进行挂失,取出存款24万元并存入孙女账户被作为“强行啃老”典型案例发布。最高法指出,本案体现了反对子女“强行啃老”的价值导向。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行动能力等原因,往往难以有效管理、处分自有财产,在此情况下,子女更不得以窃取、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父母的财产权益。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侵犯老年***益的案件时,应当充分查明老年人的真实意愿,坚持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秉持保护老年人合法财产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有效定纷止争。



“啃老族”,子女年龄都已成年,并有可以谋生能力,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在社会上8090普遍对就业工作的要求较高,心理承受能力差,住房、购车等社会压力对其身心影响较大,导致不少人逃避压力选择啃老。其次,年轻一代 自身的学历,知识水平不过硬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怕受苦,不愿出去工作养活自己

现如今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新型啃老”,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些已经成年且有谋生能力,却赖在家里不工作,只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如今又进了一步叫“新型啃老”,表现形式好像“不易察觉”,但远远大于过去。所谓的“新型啃老”,指的是有些年轻人有工作,甚至有的还收入颇丰,有的以尽孝的名义,小两口长期带着孩子一起到父母家蹭吃蹭喝;还有的以工作忙为由,当起“甩手掌柜”,把孩子全扔给老人养。一句话,该年轻人尽的责全“甩锅”了,老人忙的“踢踢转”,小两口游戏玩得“一包劲”。

421”的家庭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进入婚育年龄,这种家庭模式开始呈现出主流倾向。使得年轻一代不再必须肩负起“反哺”家庭的重担,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对于就业、婚姻等方面的观念也更加多元和包容。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容易让人们忽视了年轻人对家庭应有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成长期变得越来越长,表现为普遍晚熟,也更依赖父母。

赖在父母怀里不“断奶”的子女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因为儿时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习惯性的依靠父母,不知满足,不懂回报,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理所应当的向父母索取。同时也是父母缺乏对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教育人要有基本的道德标准,责任感是不可逃避的的存在。

“新型啃老”的急刹车,需要年轻一代树立更多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建立家庭,要培养敢于面对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这对人一生的成长非常重要,也很必要。

啃老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第一,自主性发生的啃老行为:儿女生活有困难,主动要求父母资助他们。把父母当成自己家的“银行”,自己的“提款机”,只要有所求必能帮他实现。只因为“父母”是解决自己当下问题最为简便的选择。把父母作为带工资的保姆,父母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替子女干家务,带孩子。


第二,父母溺爱式啃老:父母出于对子女的溺爱,主动资助,对于子女各种原因的求助无法拒绝,逐渐养成的对父母的依赖思想愈来愈严重。不考虑父母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有经济条件的父母还好说些,而对于挣钱困难,经济条件差的父母来说,生活压力很大。


面对如此普遍的啃老,我们应该怎样做出改变?

以下有几点建议:

1.老人(父母)拥有自己的财产金钱的所有权和支配权,要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作为与之最为亲近的子女,不要过多的干预他的独立行为。最为父母自己有钱,看到子女生活有困难,总不至于无动于衷,总会首先为子女考虑,伸手帮助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不管怎样,作为子女,只要做到不强求便是好的。

2.作为老人,要更加理智的思考问题,为自己的养老生活考虑。不能一味的由着子女的各种安排,要有自己的主见。

3.作为子女,孝敬自己的父母是首要的责任,做到自立,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老人度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生活。

维护老年***益保护的具体实施方法

2月24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媒体新闻发布厅发布人民法院老年***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

此次发布老年***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法院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引导公民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的生动实践。

一是,聚焦顶层制度设计,完善老龄工作配套政策。让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完善老年人优待政策、法规体系,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是,着眼社情民意,深入贯彻司法为民理念。根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时期,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因此,必须更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健全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近年来,社会上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但是,相关的制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同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尚有一定差距。最高人民法院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涉及老年***益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工作。

一方面,在民事审判特别是家事审判中,由过去的侧重财产权益保护转变为全面关注当事人身份利益、人格利益、安全利益和情感利益。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与民政、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动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努力以司法手段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和传统孝道文化,推进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是,发挥案例引导作用,多维度保障老年***益。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司法机关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也能有效引导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传递鲜明的价值导向。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成立100周年,做好新时期老年***益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信息整理:最高人民法院)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