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府谷城区唯一的报亭还能撑多久?

  • MJID1599000132
楼主回复
  • 阅读:6683
  • 回复:0
  • 发表于:2021/4/12 9:39:2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城区金信广场附近一个可利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报亭内,66岁的张荣已经在此坚持了13年。这是府谷城区目前仅有的一家报亭。



她每天早上7点从家里赶到报亭,保洁、整理报刊,把那些容易吸引小孩子的连环画,或者其他一些畅销书摆在报亭外。有顾客来了,她会热情地招呼,让顾客随便到报亭里翻翻报纸杂志,看有什么需要的没有;没有人来,她则坐在凳子上安静地阅读各类报纸杂志。


北方的秋天,天气渐凉,坐在只能容下两个人的报亭内,已经感到丝丝的凉意。张荣感叹,报亭的生意已大不如前,她不知道这个报亭还能撑多久。“现在的人已经很少买报纸杂志了,人们一有时间就看手机。”


即便是之前彼此不熟悉,但是如果你和这位60余岁的老太太聊得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她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的人,并且还很博学。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甚至时事政治,她都能够说得头头是道。




张荣说,她这么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对这个报亭持有很大的希望,是由于她对于阅读的喜爱。“阅读是一件让人内心充实和快乐的事情。”她说。

张荣是孤山人,后迁居府谷城区,初中文化程度,在学生时期就养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她经常让在邮政局工作的儿子为他订阅和购买各类报刊杂志。2006年其子考虑到母亲热爱阅读,就给他承包了这个报亭。


报亭在张荣之前就有多人承包,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几易其主。张荣经营以后,根据读者的反馈和平时的销售情况,对所订购的报纸杂志进行了调整,吸引和发展了一大批长期稳定的读者,使得报亭的经营效益在最初几年显示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十三年前的府谷,手机阅读尚未兴起,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主要还是纸质阅读。那时不仅是学生、教师、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有阅读的需求,而且社会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也经常购买杂志报纸,特别是在企业上班的人,读报纸和杂志是他们平时的消遣方式。




张荣说,在经营报亭最初的四、五年,报亭每天可以轻松销售包括《华商报》《参考消息》《南方周末》在内的各类报纸二十余份,各类杂志平均每天也可以买十几本,报亭的生存压力并不很大。在府谷城区除她之外,还有一家进行专门的报纸杂志经营。


2011年以后,她明显地感受到报亭的经营效益在下滑,特别是最近几年,买得人更少了。许多订购的报纸杂志由于卖不出去而积压下来。在此情况下,她不敢大量订购,而只是为那些约定的购买者订购,等所订的报纸杂志到了以后,她就及时联系让人来取。


报亭走向式微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大的城市,人们也似乎并不容易找到一个纯粹的报亭。媒体经常用《报刊亭,消逝的城市文化风景》《报刊亭不卖烤肠难以活下去》,以及《报刊亭变成杂货铺》等新闻标题来形容当前报亭的发展现状。


普遍认为,报亭的衰落主要是由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通过手机阅读,不仅便捷,而且有更多主动选择的机会。现在报纸杂志各个生产流通环节成本提高,而出版方的广告等收益则面临极大压力。在此情况下,他们为了生存只能提高报纸杂志售价,这也是许多人不再购买报刊的原因之一。


拿什么来拯救报刊亭,这也是许多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综合一些媒体的报道和权威人士的分析认为,让报亭存续首先要考虑的是,报刊亭的经营方式必须要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和读者的需求,单纯地卖报纸杂志显然是不行的。有人认为,如果报刊亭的空间能够变得大一些,能够综合阅读、休闲、交流、饮食等方面的服务功能,那么这很可能会让报亭重新焕发生机。


报亭的升级换代,显然是要靠更多的参与和投入。由于其具有推广和倡导全面阅读的公益性质,许多人认为政府部门和社区也要在这方面进行投入,并探索一些有效的发展模式。


在经营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张荣开始在报亭里经营一些副食、饮品之类的东西。她在书刊杂志的选择上,也更加注重向较为畅销的少儿读物倾斜。


“这样综合的经营方式,使得报亭的收入可以多元一些,但是从目前来看,也只是能够维持而已。”张荣说,她现在的目标不是很大,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把报亭办下去,让更多喜欢看报纸杂志的人,还能有地方卖到报刊,也让自己能够在这里一如既往地阅读学习。


“我没有其他爱好,就是爱读这些。”张荣说话的时候,用眼睛看看了报亭里堆放的杂志和报纸。



来源:府谷报 记者:郝先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