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话说麻镇

  • 木北塞远
楼主回复
  • 阅读:4134
  • 回复:6
  • 发表于:2011/3/26 15:54:2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麻镇就是麻地沟,因这里设过镇,就称麻镇了。麻镇是个很古老的地方,位于明长城与黄甫川交叉点的西岸,背枕东城,俯瞰黄甫川。它前后有两道沟流入长甫川,我猜想古时沟内多种麻,所以就有了“麻地沟”这个地名,那时候人们的穿着还是麻衣葛布的时代,麻显得很重要。

  麻镇的古建筑保留最完好的是大庙,麻镇大庙始建于明朝初年,以后累经扩建,到清朝乾隆三十六年,重修时,已经成为规模宏大的庙宇建筑群。今年重修时请教了五台高僧,取名为龙兴寺。其他庙宇还有很多,均已毁坏,不复存在。最可惜的是魁星楼。魁星楼位于南口子以内百米处中山大街上,底层门洞贯通,上有两层楼阁,雄伟壮观,曾是麻镇人引为骄傲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称南阁楼。曾有这样的传说,应县人、府谷人、麻镇人在一起比高低,应县人说,应县有个木塔,离天只有尺八;府谷人说,府谷有个悬空寺,磨天磨得吱吱吱,把应县人盖过去了:轮到麻镇人说,麻镇有个南阁楼,半截插在天里头。比来比去还是麻镇占了上风。不幸的是南阁楼在1953年端午那天毁于龙卷风。

  麻镇古民居原来多楼阁,和黄甫有类似的风格,清同治七年(1868)十一月回民起义军***(民间所谓回回***),麻镇与沙梁、哈拉寨、古城一样,惨遭抢掠,楼房多毁于战火。后来建筑多为平房。麻镇完小过去所占旧院,建筑风格特别,此院为山西灵石王家(王家大院那个王家)所建,风格和王家大院一样,不同于其他起脊瓦房两面出水,而是向内一边倾,叫做肥水不外流。王家是著名的晋商,看中这里是做买卖的好地方,但后来由于形势不利就卖给了麻镇“德胜王”家。

  麻镇一带现存明长城,东起墙头,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北),为明成化十年(1474),延绥巡抚余子俊负责修筑。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7),为了发展蒙汉贸易,延绥境沿边开放了10处互市,黄甫为其中一处,麻镇在边墙脚下,为黄甫川蒙汉贸易入口处,麻镇的北门和南门至今仍叫北口子和南口子。长城沿线有好多地方叫口子。明清时期蒙汉人民来往出入必须经过口子。所谓“走西口”的说法源自河曲,河曲、保德、忻州一带的人西渡黄河由麻镇这个口子出去,然后就“头一天住古城,第二天住纳林”,一直下去,到内蒙古一带谋生,就是走西口。

  黄甫川蒙汉贸易从明嘉靖年间开始,一直到清朝中叶,久盛不衰,清道光年间达到顶峰,当时有“金黄甫银麻地沟”的说法。此后黄甫川蒙汉贸易的中心就逐渐由黄甫向麻镇转移。到了晚清,府谷境内蒙汉贸易以沙梁、哈拉寨、古城为最盛,其次就数麻镇。

  清末民初,麻镇为全县最大集镇,商贸兴隆,近则内蒙古、河曲、神木、榆林,远则京津诸路客商纷纷麋集于此,时有货栈36家,居民万余,为陕北一带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抗日战争时期是麻镇最繁华的时期,当时的麻镇由三条大街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靠河南北方向叫桥头街,靠北东西方向叫东大街(群众叫东合浪,合浪,巷也),中山大街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由西门贯穿南屹坨直达南口子,南圪坨则为中间广场。各条街上手工作坊林立,商号鳞次栉比,名气大的商号有广和永、义盛源、天协源、集义公、丰盛高、义信亨复德成、阜元兴、义和永、德义生、复义兴、三义堂、义兴隆、广丰源、百草堂(药铺)、双胜栈、恒义堂、德义源等。手工业门类齐全,艺人众多,光制作爆竹烟花的炮铺,就有十几家。

  时山西大同、河曲等地的富商纷纷逃难到麻镇,一些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也聚集于此,加上驻军,人口猛增,消费加大,市场空前繁荣。据周围乡下老年人回忆,当年麻镇是个最杀货(能卖动东西)的地方,肉类瓜果蔬菜等产品,不管什么时候,拿去多少能卖多少。因麻镇在边墙脚下,农村人把到麻镇赶“边上”,以南各村把去麻镇称作上“边上”,买东西、置年货要上“边上”,看红火要上“边上”,卖农产品要上“边上”。“边上”有达官贵人、太太小姐,没见过多世面的乡下老百姓,把“边上”当大都市看待。“边上”是麻镇的代名词。

  流亡到麻镇的戏班子就有几家,其中有来自张家口大剧院的晋剧名角张金花,来自大同的田金凤、刘桂红,田金凤是当时享誉三晋的最著名的北路梆子演员。有来自河曲的任三女子、大红公鸡(艺名),任三女子生旦净末丑五项全能,最受戏迷推崇。龙王庙(上庙屹坨)老爷庙(下庙屹坨)两座戏台演出不断,常常是两台同时演出,场场爆满。台前坐着军宫、富人、贵妇人、案头码着银洋,演到精彩处,就有人吹口哨喝彩叫好,向台上扔出银洋奖赏。那时虽无电灯,但此处常是不夜天,天天狂欢,夜夜笙歌。

  受此影响,麻镇人戏剧欣赏能力普遍较高,在麻镇演戏,演员稍出差错,台下就有人责难。同时本地也出了一些民间艺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全孝先、丁喜才。全孝先能创作诗歌小剧,善表演,会魔术,解放后多次参加民间艺人汇演,曾获表演一等奖;丁喜才演奏的《尼姑思凡》、《五哥放羊》等节目,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丁后来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丁家本是祖传的打玩意儿(二人台)出身,以家庭成员为单位,最初每年割洋烟(鸦片)时到内蒙古萨县一带挣洋烟抽。此外还有冰巴凉老汉(本姓张,旅麻榆林人)亦小有名气。

  那时虽国难当头,但这里的富人们却把它全丢在脑后,依然过着歌舞升平、花天酒地的生活。当时轰动一时的驻军头目与当地富人争艳夺爱事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争夺的对象是来自河曲的女子“撩油勺勺”(真名不详),结果当地富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准格尔旗保安司令奇治中拥得佳人归。另一位来自大同的美女“长豆面”(真名不详)则是黄团长的专宠。

  繁荣的麻镇成了晋陕蒙交接地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当时有一个说法是“南有重庆,北有麻镇”。国民政府向大后方转移,迁到重庆,晋绥人向麻镇转移,仗着黄河天险,在这里安定下来。麻镇和重庆确有相似之处。

  麻镇一带民风古朴,自明朝开放边贸以来,买卖人一直奉“经商信为本,买卖礼为先”为准则,后来虽有外商大量拥入,但此风不改。经营同一商品的店铺,价格也同一,要涨俱涨,要贱都贱,货真价实,不搞投机生意,不坑消费者。只要认识,不带钱,可以少给,可以赊欠,欠账者也会把钱如约送来。所以麻镇一带的人有“君子”的美誉。“君子”的说法还可追溯到汉代,《水经注》云:洛阳大贾赍金行到大111渡,暴疾而殁,津长将其安葬。日后,千里寻父,发其柩,所携资费俱在。其子感动,悉以金相赠,津长分文不受。汉桓帝刘志巡察经此,闻之赞曰:君子也。“津”是渡口的意思,大222这个渡口就得名“君子津”。大333日属府谷,民国廿九年(1940),府谷改划为八镇,时任县长张宪权,辽宁人,东北大学毕业,他根据麻镇人的特点,援引“君子津”的说法,将麻镇取名君子镇,辖今黄甫川诸乡镇。有一位副镇长王厚民,麻镇双墩村人,性刚直,较能体恤民瘼,亦颇存君子之风。

  麻镇于1948年1月解放。1948年1月18日夜,晋绥军区三十一团(原神府支队)从黄甫出发,黎明由胡家梁顺山而下直抵麻镇。多年驻守麻镇的国民党准旗保安部队的黄(文庭)郝(德明)二团猝不及防,立时溃退,麻镇遂解放。3月,府谷县麻镇、山西河曲县四区、内蒙古准旗部分地区,划建河府县,县政府设在麻镇,县委书记兼县长赵展山,麻镇设为市,市长王富才。9月撤销。

  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民国十一年(1922)就由甄树雄等人倡导,将麻地沟初级小学改为府谷县第三高级小学。解放初国家用人之际,各地文化人缺乏,麻镇的文化人就源源不断地走上府谷各个工作岗位,他们之中多有出类拔萃者。其他部门不说,光文化教育就离不开麻镇人,曾经有文化局长是麻镇人,教育局长是麻镇人,文化馆长是麻镇人,剧团团长是麻镇人,中学校长是麻镇人,宣传部长是麻镇人,晋剧表演艺术家赵才茂是麻镇人,摄影艺术家马子亮是麻镇人。

  现在人们爱说“再创辉煌”,说“再”就是以前辉煌过。我就问,你以前曾经辉煌过吗?但是麻镇曾经辉煌过,有资格说这个话。

  麻镇过去文化艺术、各种制作工艺食品加工等方面都兴旺发达过,有些好的东西要继承发扬。但现在有的手艺和技巧可能濒临失传。这些都有研究的必要。恢复过去门类齐全的手工业既无可能也无实际价值,但一些传统的技法一定要保留和继承下来。就以小小的巴饼子为例,它不起眼,不被当地人注意,但它和黄甫的麻花一样,却是全国最好的。国内类似巴饼子的食品既不多见又很难比得上麻镇巴饼子。黄甫的麻花不行了,没有过去那个味了,我向人讨教过,过去的黄甫麻花对面和油都有要求,要精心选择,和面的过程更有技巧,一诀难投,不教你就学不会。现在掌握这一技艺的只剩一两个古稀老人了,传统技法面临失传。不知麻镇巴饼子是否也有同样命运。麻镇巴饼子完全可以作为地方名优品牌打出去。杭州姓哈哈纯净水全国到处卖,发大财,如果全各地都卖麻镇巴饼子,麻镇人还愁发不了财!

  麻镇人才济济,遍布全国各地,有很大的潜在力量可利用。近日麻镇将举行龙兴寺(大庙)修复竣工典礼和开光仪式,旅居在外的各路才俊届时返乡聚会,共商复兴麻镇之计,看来麻镇的再度辉煌已是指日可待。
     
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 本村人
  • 发表于:2011/3/26 19:18:07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听说麻镇人大多数是从河曲过来的,个个都很聪明。
  
  • 月圆花好
  • 发表于:2011/3/26 19:41:05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兄台是麻镇人吧!对麻地沟的历史背景了
 解的很清楚、很全面。不错!不错!!!
                 


  
  • fuguccoo
  • 发表于:2011/3/26 23:07:13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过去麻镇是全县第二大乡镇,不是说有一句:金黄甫,银麻镇,铜哈拉寨,铁古城  话吗。我觉得真是名不虚传。
  
  • 木北塞远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1/4/6 10:31:56
  • 来自:陕西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 火红的日子
  • 发表于:2011/4/6 10:42:37
  • 来自:陕西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我们麻镇就是这样的  呵呵   楼主讲的详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