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重走西口路 唱响二人台

  • King
楼主回复
  • 阅读:5878
  • 回复:1
  • 发表于:2013/7/11 10:19:26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傅凯顺




【主持人】
傅老师您好,您最近参加了 “西口路上的府谷二人台”采风活动。这次采风活动目的是什么?

【傅凯顺】
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探寻府谷二人台的形成、发展、传播轨迹,采集整理二人台各种版本的词、曲,寻找二人台的传承人,为编创二人台音乐剧《走西口》积累素材。同时进一步加强府谷与内蒙各旗县的文化交流,扩大府谷的文化影响,拓展府谷的文化产业,创作出更好的文艺作品。  

【主持人】
这次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 

【傅凯顺】
要是对西口路上的诸多站点比如口里的黄甫、麻镇、清水、古城,口外的纳林、达旗、包头、呼市站进行采访,还有寻访走西口出去的知名人物,比如清水的淡家窝班,沙圪堵的王凤英、刘鹏飞,包头的张虎,呼市的魏巍等。我们一路艰辛,每天徒步不少于5公里,切身领略西口路上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山川地貌、河流湖泊、民风民俗。我们步行穿越麻镇老街、徒步古城过黄甫川河、过纳林河,翻坝梁,过黄河浮桥,同时野营夜宿王连城塔,在沙蒿塔明沙梁上爬行等。与包头漫翰剧院,呼市民间歌舞剧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切磋技艺,探寻二人台的发展创新之路。 

【主持人】
请说说具体行程和一路的站点?

【傅凯顺】
首先从府谷动身,经府谷沙墕、高梁、赵寨、魏寨,过了魏寨就有东川西川之分,我们是重点东川兼顾西川。接着我们到了黄甫又折至清水一直到转角楼新旧芭州至麻镇。到了纳林就彻底离开了公路主干线进入沙区。那是当年真正的走西口的人行道、牛马车道。这一条路线第一个大站点是叮铃沙坡,第二个站点是乌兰沟。在乌兰沟翻坝梁。翻坝梁是非常有意义的。因当年走西口翻坝梁是一段很重要的行程,坝梁有达旗坝梁和准旗坝梁之分。一翻坝梁地理地貌完全不同。坝梁里为丘陵沟壑区,坝梁外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马场壕也是一个大站点,马场壕往东就是红召、三眼井、狼素营子、王连城塔、沙蒿塔,水泉湾,沙蒿塔在西口路上是土匪出没的地方,一般在红召集合等人凑够十人以上方可通过沙蒿塔。《候外翻手的故事》就发生在沙蒿塔,再往前去就离开了沙区进入公路主干线,过达旗,过黄河大树湾浮桥。黄河浮桥就是原来西口路上的黄河渡口,当时黄河渡口有两处,另一处在公布营子。过黄河是包头。包头往东去是呼市,往北去是五原、临河,往西去是伊旗、东胜,我们这一次过包头去了呼市,余下的两条线路在9月份继续进行。 

【主持人】
走进沙区感觉如何?有什么新的发现?

【傅凯顺】
走进沙区人烟稀疏,道路崎岖,十几里路上才有一个村庄,到了岔道问路都很困难,一旦走错了路,一差就是十多里路。因偏僻、人少、居住分散,除了当地人,基本没人过往。我们碰到一家人,想问路,进到院里,院里放着摩托车,车钥匙就挂在车上,门开着家里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喊了几声就是不见人。主人对自己的家就是那么放心。看来小偷到这里行窃也觉得成本很高而很少光顾。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沙里人年龄与相貌很不相符,90岁看上去就是70岁80岁的样子,80岁看上去就70岁,总是相貌小于实际年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呢?我分析有这样两个原因:第一,这里不知道什么叫做污染,天蓝、水清、云白、草绿,十分原始的自然环境,纯朴的民风,让人吃的放心,生活的舒心。第二,这里的人和睦相处与世无争。这里原来就人烟稀少,现在又有一些年轻人去打工,这样人就更少。人见了人稀罕都来不及根本无须争吵,远离城市远离政治,外边天翻地覆我自岿然不动,生活得无忧无虑,平平静静,自自然然,心情好自然身体好。

【主持人】
傅老师请您谈一下府谷二人台和内蒙二人台又何不同之处? 

【傅凯顺】
府谷二人台是在府谷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独具府谷风格的二人台艺术。通过走西口、府谷民间艺人又把府谷二人台带到内蒙古草原,在吸收蒙古语言元素的基础上形成内蒙风格的二人台。汉语语言是父亲、蒙古语言是母亲二者融和形成了内蒙二人台。府谷二人台唱得婉转、悠扬、柔和、动听,内蒙古二人台唱得高亢、激越、大气磅礴、激情四射。有时好像是完全提高了8度。刘美兰、温永开这样的高手可以跟内蒙歌手同唱。我们随队的另一位朋友想跟内蒙女高音歌手唱一曲结果人家用高8度唱了一句,我们这位朋友却无法跟上去。内蒙二人台非常普及,沙县、托县准旗有7000多人在唱二人台,托县狗咬出来的还是二人台。这当然是笑话,说明唱二人台的人非常多,我们一路采访随处可以碰到府谷人,听见府谷来采访一围一大群,许多人随口就能唱一段二人台。内蒙二人台有很多著名的歌手,如包头的张虎、呼市的魏巍、李春霞、张文娥,我们的黄甫老乡王美荣是国家一级演员正教授级别,他们的创作也非常丰富,有小剧,也有大型剧目,他们将“四郎探母”改变为《契丹女》获国家级大奖,在创作方面我们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这一路很辛苦,请您谈一谈这次整个西口路上的感触。

【傅凯顺】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是中国三大移民活动,而我们府谷正是走西口的中心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一个口里府谷人,就有一个口外府谷人,甚至口外的比口里的还要多。所以一提起走西口就牵动几十万府谷人的心。

【傅凯顺】
府谷人有个习惯,说是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门槛比山高,一辈子不出门赛如活神仙等等,认为出门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可是一遇荒旱年头,在人移活树移死的思想推动下又不得不跨出家门,去寻求活路,这两种思想交织在一起就把走西口说得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珠泪涟涟,痛断肝肠,前途茫茫。二人台《走西口》有句唱词叫作二姑舅捎来一封,西口外好收成。基本上说出了府谷人走西口的状况。首先要有二姑舅的来信,而且还要西口外好收。没有二姑舅的信不能走,西口外收成不好也不能走。府谷人走西口很少盲无目的地瞎闯,出去至少有个二姑舅能够招呼一阵子。出去的府谷人大都抱团集中在一起,如麻镇走出个刘四拉,后来整个村子就叫刘四拉圪堵,墙头走出个王干应,内蒙就有王干应圪堵,土默特右旗四方圐圙村有700多人口有400多口人是府谷人就说明了这种问题。 

【傅凯顺】
西口路是逃难求生之路,口里遇荒年就通过西口路去逃生,出去谋得一线生机,使许多府谷人获得了新生;西口路是贸易经商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蒙汉之间战争和对抗是短暂的,更长的时间是和睦相处。通过西口路互通有无,口里的干鲜果品、手工艺制品、茶叶咸盐输出口外,换回粮食皮毛,从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西口路是创业致富之路,口里人稠地窄,三里一小村五里一大村,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奋斗艰苦一辈子盖三间茅房房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能住在冬暖夏凉的神仙洞里,而内蒙古草原,沃野千里,水系纵横,土肥水美,牛羊遍地,作为农耕经济那是得天独厚。府谷人靠着灵活的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人都创下了一份丰功伟业;更重要的是西口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府谷人会唱山曲会唱二人台,漫漫西口路难耐寂寞枯燥唱山曲唱二人台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许多二人台艺人也凭着一己之长到口外谋生,这样就把府谷的文化传播到内蒙。经蒙汉融合又影响到了府谷人的文化。

【主持人】
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走西口出去的有哪些成功人士?

【傅凯顺】
经济上的成功人士解放前如黄甫的李裕德,在包头有半道街,魏寨的魏客仁,墙头的刘来太、王二柱,哈拉寨的赵三斜眼等。政治上的成功人士,墙头的傅守正由生产队长当至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杨茂华由生产队妇女队长当至达旗副旗长,还有包头市副市长苏文清,巴盟管黄河灌溉的段引飞等人。艺术上有成就如王凤英,张虎,魏巍,王美荣等人。

【主持人】
傅老师您对西口文化研究有什么看法?

【傅凯顺】
西口文化是一篇大文章。文化局的领导独具慧眼,开辟这个课题,令人十分高兴,闯关东,下南洋有很多文艺作品世人皆知,我们要认真研究西口文化的广泛内涵和深远影响。历史已经成为昨天,我们要出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让年青一代聆听一下昨天的故事,把“西口文化”推向全 国,推向世界。
Happy EveryDay !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