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战火和热血府谷3名老兵讲抗战故事

  • 熊猫要吃骨头
楼主回复
  • 阅读:2352
  • 回复:0
  • 发表于:2015/9/1 10:24:5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还有两天就是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昔日英姿勃发的年轻战士已变成容颜苍老、步履蹒跚的老者,但内心深处,峥嵘岁月的记忆却从未褪色。为缅怀抗战先烈,传承革命精神,近日,政府网站采访报道组走近3位府谷抗战老兵,聆听并记录下他们的抗战故事。

                                           抗战老兵王来福:16岁入伍浴血奋战在前线





        85岁的抗战老兵王来福是府谷县海则庙乡人,12岁那年还是个小男孩的他便因生活所迫参加了民兵,16岁又被征兵入伍,背井离乡浴血奋战在抗日一线……

少年从军初次缴获战利品

     “当时打仗条件十分艰苦,我们躲在山里,而敌人占领着村落。我们要一边保护村民的安全,一边饿着肚子用自己做的地雷与敌人打游击,弹片穿身而过,死伤时常发生,如果还能走得动就继续打,不行就赶紧逃命,即使在不打仗时,也要一边提防敌人进攻,一边开荒种地。”王来福回忆起在山西的艰难抗日历程,时时沉默不语,怔怔出神,似乎沉浸在往事当中。

    “我们的武器传统而笨拙,只有刀,而敌人的武器很先进,从俘虏手中获得的***支便是我们重要的武器来源。有一次,我们把17个鬼子围在一个坑里,他们很怂的,打都没打就缴械投降了。”老人自豪地说起第一次胜仗。在别人看来,依靠小米和步***把小日本打跑是奇迹,可从老人的言语中听得出,他们之所以能够胜利,靠的是不怕死的精神和国家与人民拥护。

饥饿是那个时代的印记

    在王来福看来,战斗似乎并不是最苦的事儿,饿肚子才是,“我们还好,偶尔还能吃得上土豆做的窝窝,老百姓才苦,自己饿得快吃榆树皮了,还坚持给我们送粮食,没有他们,我们是走不到今天的。”说起衣服,老人摇摇头说:“他们哪有衣服穿啊,大冬天只穿着单衣,我们有时会送给他们旧军服抗寒。”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总会情不自禁地唱起当年作战时军队里传唱的军歌,“哪里需要,哪里就是我的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没有共产动就没有新中国......”老人说他最爱的是村民们常为他们唱的一首歌,说着便唱了起来:“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八呀路军……”

死里逃生见识残忍日军

       “有次团里有个做帐目的小兵不小心被日本兵捉到了,为了惩罚他,竟然将他绑在树上让村民活剥皮!善良的村民震惊愤怒却无法可施,只得求情让一***了结了吧!”说到此处,老人激动地握紧了拳头,许久,又继续说道:“日本兵很残忍,肆意搜捕砍杀在山头躲藏的村民,偶尔有战友被敌人俘获,都不敢说自己的真实名字,生怕连累山下的村民。”

    老人掀起上衣,肚子上的伤疤触目惊心,当年被炸弹袭击后,他忍痛继续抗战,直到前些年肚子疼痛难忍才将残留的碎片取出。而腿上也曾被敌人的子弹扫过,伤疤到处都是。“当时能活着已经是万幸,我们只想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不然我们会永远被他们奴役。”

    临走前,老人感慨道:“你们赶上了好时候,生活在一个平安富足的年代,可千万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更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啊。”   

                                          抗战老兵刘玉清:亲历神木大轰炸立志参军保国家







    我们走进刘玉清老人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张张斑驳的老照片,照片中的他身着军装,英姿飒爽。世易时移,当年仅十几岁的刘玉清,如今已是一位86岁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深如刀刻,战争中留下的记忆和军功章,都成为老人难以抹去的历史印痕。

目睹杀戮,立志报国

    刘老1930年四月初一出生于神木县沙峁镇刘家坡村,父母以种地为生,家里有兄妹7人,他排名老三。自从记事起,他的家乡就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初期,村子里的刘姓子弟自觉接受革命的洗礼,告别了亲人,先后100多人奔赴到抗日前线,沙峁乡成为了输送革命干部的重要基地。

     “我七岁跟着三叔父念私塾识了几个字,十岁时在沙峁乡上了小学。当时的校长刘长健是我的叔父,也是一位老革命,对我们要求很严格,经常讲一些抗日救国的故事,给我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人一边翻阅着老照片,一边诉说着。

   “1937年12月5日早上,我正在上学的路上,日本35架飞机从包头起飞向神木城逼近,我听到敌机巨大的震动声后,飞快地跑到学校,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躲避到附近的山沟和石崖下。然而不到半个小时,整个县城就被炸成一片火海,当场活活炸死35名手无寸铁的百姓。当时年幼的我亲眼目睹同乡被日本人杀害,心中充满了愤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老人仍然无比激动。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还未结束,残酷的战争让部队损失惨重,此时急需增补一批兵员。组织派晋绥军区二十七团二营营长刘藉甫来神府两县扩充兵员。

    “当时15岁的我还在沙峁小学读书,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帮助家里摘棉花,刘家坡村派人来我家找我父亲谈话,说要征招我们兄弟中一个去当兵,由于大哥二哥都已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而我本来就有军人梦,家人就随了我心愿。”这一去,彻底改变了老人的生活。

积极应征,少年入伍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总是活跃着一些稚嫩的身影,年少的刘玉清和其他新入伍的同志一样传递讯息,“虽然年纪小,但大家都很团结,凡是有利于抗敌后援的工作,我们都特别积极。”

    在新兵连的日子总是艰苦的,新兵们每天都会进行一些急速行军、瞄准射击等军事基础训练,“晚上的放哨是我最害怕的,那时候荒山野岭经常有野狼嚎叫,我生怕半夜狼和敌军的袭击。但当经历过以后的战争后,才知道这些简直不值一提。”当时物资也十分紧缺,神府根据地又是落后地区,后方的粮食全靠自己种,“当时附近的村庄都是被日本人烧毁的窑洞和破烂不堪的房子,我们勉强在村里腾出来的房子里暂住,炕是我们自己抬石头和泥土搭建的,窗户是拿麻袋和报纸糊住的。我们每天吃的都是玉米糊糊山药疙瘩,几乎吃不上一顿饱饭,团长和我们一样挖野菜充饥。”

    饥寒交迫都能忍受,但日本人的恶行让老人永远无法释怀,“当日本人进到村子里时,老百姓经常要把水和面藏起来,人也躲在地道里。锄地时也要防着日本人,因为日本人完全不讲道理,进老百姓家就烧杀抢。”老人回忆起这些场面依旧充满愤恨。“我们当时都想去前线亲手杀了日本人。”

     自从1945年应证入伍后,刘老在部队整整呆了18年,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他逐渐成长了起来。如今面对新生活,老人感慨道:“战争是残酷的,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更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抗战老兵白明育:打游击,搞后勤,一样没落下






    白明育今年已经95岁高龄,记者见到他时,虽然听力已经开始衰退,但老人的精神还不错,说起过去参军抗日的那段时光,老人异常激动,仿佛又回到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少年入党,满腔壮志

    白老是王家墩白云乡人,生于1921年的他,恰逢中国***成立,这种巧合更是预示着他的一生与***结下不解之缘,也给白老的革命生涯添上一缕命运般的色彩。

    当他谈起小时候,脸上思绪万千,实际算来,那都是八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在家中排行老五,是家里老小,上面还有哥哥姐姐。可是家里爹娘走得早,我七岁的时候,我爹就走了,没几年,我娘也随爹走了。”白老说到这儿,眼神黯淡,过早地承受亲人的去世,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白明育,是多么难以释怀的痛苦,尽管死亡这个概念在孩子眼里还是模糊的。

    “那时我还小,没人照顾,是哥哥嫂子拉扯着长大的。他们就像我的爹妈,给我吃喝,供我上学。那年代,供起读书的人家少,村里其他家男娃娃长大点儿就辍学去干农活了,可我们家却坚持供我到了初中。之后就顺利留下来在我们白云乡当了教书先生,算是吃上公家粮了。家里面也可为我高兴哩!”白老说到这儿,眯眯一笑,多年前令人欣喜的场景,现在依旧能引起共鸣。“那时候还是30年代初嘛,咱西北这面小地方其实还比较安宁,大家都不富裕,但过得还行。之后就不行了,那个36年的西安事变,还有37年那个七七事变,咱这小地方传得可快了,大事情。听说日本人也要打过来了,这村里年轻人都想入党参军,这事情很光荣,于是38年,我也就入党了。记得当时入党还宣誓来着,觉得这是一件严肃又光荣的事情,我啊当时一本正经地念誓词。就盼着以后能真的上战场打上一仗。”白老边说,边挥舞着手臂,入党是他最引以为豪的决定。

青年参军,斗志昂扬

    当被问到参军的时候,白老情绪比较激动,他的军人生涯也是至此开始的:“我参军那是43年的事啦,加入的是神府保安大队。那个队长啊叫刘杰甫,就是他带着我到处打游击,也教会我很多游击战的要领。”老人摆手笑笑继续说,“有个十二字口诀,什么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逃我追。这么多年,记性越来越不行,就这个还记得。当年队长反复强调,游击队人人都记得滚瓜烂熟。”

    “他说得太多了,我都快记住了。”白明育的老伴忍不住笑道。白老听力大不如前,精力也有限,老伴就帮白老讲述他参军的故事。“他年轻时常给我讲他那段抗战故事,我也爱听,听得入迷。他打游击的时候经常白天睡觉,晚上随游击队埋伏偷袭。人家都有好武器,好衣裳,大冬天,他们这个小队伍甚也没有。有一次大晚上部队行军,要过一条冰河,那是冬天啊,所有人都趟着河过,一有动静他们所有人都不能动,就那么窝着身子泡在冰水里。我老伴穿得还是草鞋,身上厚实衣裳也没有,那天打完游击回来就不能好好走路了。腿上冻伤,膝盖也肿胀。因为这个耽误了一阵子不能跟随部队行动,这让他还自责了好一阵子。”物质匮乏,人意志力却特别坚定。后来白老就被提拔为一中队的副官,分管后勤。其实主要工作就是粮食和衣物供给分配。

    提起后勤工作,白老很感慨:“我们那时候根本没办法天天吃到饱饭。为了能给前线奋战的队友吃上饭,我带着后勤人员一起开垦荒地,四处打听买粮食种子。地种好了,却难免受到炮火影响啊,只能尽力保护好耕地。我们弄不到粮食,前线战士饿着肚子打仗很危险,没精神没力气,很容易丢命。缺粮的时候,十几个人吃野菜,喝几乎没有米粒的汤也是常事。好在村子里有多余口粮的人会时不时把粮给部队,这也更鼓舞了我们这些兵,更要早日打胜仗,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坐在白老身边的老伴深有感触,这种战乱时代,她们普通老百姓也经历过缺粮少布的日子,能穿崭新的粗布衣裳也成了稀罕的事情。这样的后勤生活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8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美、苏、中、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的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白老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代人是战争磨练出来的,也是战争让我们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有好日子。要珍惜现在的好时期啊。”

    后记: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曾引用父亲当年形容二战老兵们心境的话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老兵在慢慢凋零,英雄终将归于尘土,但他们的故事却永不凋零。历史虽然属于过去,但同样可以昭示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弘扬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尊严。
                                                                                                                         (转自府谷人民政府网点击打开链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