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三个陕北汉子演绎动人的扶贫故事

  • 小灰灰
楼主回复
  • 阅读:10348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2/28 9:15:28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当三个男人登上台子闹腾一番,又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一个是从定边县海则梁村走出的陕西知名企业家,一个是在榆阳区赵家峁村成功构建“赵家峁模式”的“拓荒者”,一个则是创业致富后返乡带领高家沟村民共谋脱贫的绥德汉。乍看起来,史贵禄、张春平、高鹏程三人之间没有太多交集,甚至相互未曾谋面,但怀揣“改变家乡面貌”梦想的他们,却在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舞台上,共同演绎了一出精彩的人生大戏。在我省推荐的全国脱贫攻坚奖人选公示名单上,史贵禄、张春平、高鹏程榜上有名,其中张春平上了全国脱贫攻坚奖人选公示名单。

    同一个干事创业的梦想

    同样出生在陕北乡村,同样因为土地贫瘠低产、温饱难以解决,以读书改变命运便成了幼年史贵禄、张春平、高鹏程眼中最好的出路。

    但就读小学两年左右,史贵禄便因家庭困难而辍学,每天在家放羊、种地、做柳编,帮父母支撑起全家老小的生活;读到初中二年级,张春平同样被迫辍学,赵家峁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他与羊子、与糜谷日夜相伴的苦涩青春;周六放学回家,高鹏程总是见不到母亲的身影,当了解到母亲是到亲友家中为其上学借钱筹粮后,尚在读初中的他也主动作出了辍学的决定。

    待到年龄稍长,三人怀揣着摆脱贫困、干事创业的梦想,背井离乡踏上新征程。16岁的史贵禄,揣着父母东拼西凑来的13元钱,独闯榆林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21岁的张春平,随着由本村乡邻组成的施工队,在驼城各个不起眼的工地上和泥搬砖;15岁的高鹏程,只身到天津投靠亲戚,从贩煤起步艰难谋生。

    生意场上的沉浮与磨砺,使得三人百炼成钢。从在榆林打零工开始,史贵禄通过经营小百货、餐饮、五金机电完成原始积累,并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后又转战西安房地产、文化、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张春平则从建筑工地上的小工做起,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匠人,2002年又拉起20余人的队伍,进城、下乡为群众建民房、垒院墙、砌硷畔。高鹏程的发展之路同样坎坷不平,一次他给某企业送煤,车刚到大门附近便冲到了地沟里,车辆受损不说,又花了一晚上工夫才把煤倒运到指定位置。

    经过30多年拼搏,史贵禄的荣民控股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170多亿元、年上缴税费10亿余元的全国500强民营企业。凭借不菲的业绩,他还连续当选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于2012起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职务。

    “那时候,拖欠施工款项的现象比比皆是,为群众盖房的工钱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结清。每年到了腊月,我要么是四处忙着讨要工钱,要么是到亲戚朋友家借钱,毕竟几十号人跟你干了一年,全家老小就指望这点工钱过年呢。”张春平说,在挺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创业阵痛期后,昔日小小的建筑队如今已经发展成全市知名的建筑公司,年施工项目金额突破亿元。

    当年,高鹏程则用务工收入换来一辆面包车,返乡跑起高家沟村至绥德县城的客运班线。2003年,高鹏程又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一台铲车,通过承揽业务获得一定的收入。后来他又秉着诚实守信的态度四处承揽房屋、道路建设工程,在绥德乃至榆林建筑行业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同一份回报家乡的情怀

    “我的根在榆林黄土地,源在定边海子梁。”创业成功后的史贵禄,一刻都不曾忘记那些尚未脱贫的家乡人。

    从2000年开始,他义无反顾地把海子梁乡(现并入白泥井镇)脱贫致富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并把企业发展与改变海子梁的贫困面貌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此期间,他先后捐款1.6亿余元,兴水利、修道路、建学校、办医院,尔后又通过推进设施农业帮扶(农户每建一座拱棚,荣民集团给予3000元补贴),帮助村民找到了脱贫的平台、致富的门路。

    2016年,史贵禄又将其一手创造的“荣民扶贫模式”扩大到白泥井全镇。该镇全体农户不仅医疗、教育有了全方位保障,产业发展也蒸蒸日上,年人均纯收已接近3万元,原海子梁乡的近9000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5万元。“比起过去的穷苦日子,现在感觉就像做梦一样,太幸福了!”海子梁村二组村民王杨军说。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功成名就的张春平与高鹏程,同样没有忘记仍在吃苦受穷的父老乡亲。我市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两人先后返乡,肩负起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高家沟村委会主任的重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张春平在全体村民支持下,大刀阔斧推行土地流转改革,确定以土地折算股金流转、全体村民筹资入股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张春平还郑重承诺:“凡是村民想现金入股的,没钱的我给大家担保贷款,挣了钱大家按股分红,赔了由我包底。”至此,“确股确权不确地”的赵家峁土地流转改革模式正式启动。

    2014年,赵家峁村建成40亩果蔬大棚、36亩现代养殖区和330亩山地瓜果园,当年修建(栽种),当年受益。2016年,新落成的赵家峁休闲度假村仅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5万人次、创收13万余元,当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今年以来,赵家峁村又以新组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有效促进了全体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深秋时节,记者走上高家沟村的至高点,眼见一片片梯田沿山沟梁峁分布,一台台推土机在不远处穿梭,场面甚为壮观……这里,便是承载着村民致富梦想的希望田野,也是高鹏程带领村民脱贫的主战场。

    2015年,高鹏程带领村民从耕种困难的陡坡洼地治理开始,通过土地入股、租赁让撂荒土地变废为宝,并注册成立慧泽、盛德利两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6个村民小组240户农户参与。该村还对入股贫困户实行“四优先”(种地优先、雇工优先、项目优先和政策扶持优先)政策,仅今年上半年,全村5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便在村内各类项目建设中领到工钱25.8万元,户均近5000元。“村里有了产业,我们的日子就有了盼头。”该村村民高双双说。

    同一种感人肺腑的精神

    干净整洁的村舍,村前村后四通八达的公路,农户门前停放着拖拉机、农用车……无论是在海子梁,还是赵家峁、高家沟,村民脸上洋溢的灿烂笑容都已经证明,他们脚下的这一方土地处处充满生机和希望。由三个男人分别搭台唱响的脱贫大戏,已经结出令人欣慰的累累硕果,他们也赢得当地群众由衷的敬意。

    “过去真是穷怕了,现在的好日子想也没敢想的,这一切都来自荣民集团的帮助,我们是发自内心感谢史贵禄。”海则梁村民说。

    “张春平一心扑在村里,他自己公司的很多事情反而顾不上料理。现在他的员工都知道,有重要事情来赵家峁准能找到他。”赵家峁村民说。

    “在高鹏程的带领下,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全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高家沟村民说。

    而在赢得群众交口称赞的背后,一路无悔的脱贫路上,三人也有着类似的心路历程——“‘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满村光棍无婆姨,有女不嫁海则梁。’这是过去海则梁流传的一段顺口溜,描述的是我的父老乡亲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我是从海则梁走出来的,我知道那里的人们需要什么,脱贫攻坚,家乡就是我的主战场。”史贵禄说。

    “虽说自己富了,但每次回到赵家峁,看到村里贫穷落后的局面,心里总是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土地流转过程中,别说吵得脸红脖子粗,村民骂也骂过,今天说通了明天反悔也是常事。但我是党员,既然挑起了这个担子,再苦再难我也要把它干好。”张春平说。

    “高家沟的水土养育了我,父老乡亲看着我长大,我必须为家乡父老脱贫致富效力,乡亲们不脱贫我不甘心。如今,高家沟已经有了初步的产业基础,村民思想也有了很大转变,下一步我们要全力以赴发展产业,让大家过上殷实富足的日子。”高鹏程说。

    史贵禄、张春平、高鹏程三人的扶贫历程,是全市上下凝聚合力、脱贫攻坚的最美缩影。致富不忘乡梓、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不仅让他们自己的人生绽放出华美的光彩,让当地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也为我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了榜样。

本报记者呼东荣 满孝永 杨晓慧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