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一位老革命的老区情怀

  • lucky
楼主回复
  • 阅读:2812
  • 回复:0
  • 发表于:2018/7/18 8:36:27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一位老革命的老区情怀

——写在纪念杨沛琛诞辰100周年之际



       近日,我县举办了纪念杨沛琛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我有幸受邀参加了纪念会议。会上,听了杨沛琛老先生的儿子杨小涛介绍杨老先生的生平事迹后,我蓦然回想起了曾经陪同杨老先下乡调研,回想起了杨老先生为革命老区办过的实事,回想起了杨老先生一心为民的老区情怀。故,在杨沛琛老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特写此文,以兹纪念。

       20世纪80年代初,府谷县南部乡镇的群众仍然过着“通信靠吼,出门靠走,照明靠油灯”的艰苦生活。一直到1986年年底,南部的碛塄、付家墕、田家寨、武家庄、王家墩五个老区乡镇驻地才通了电,之后,陆续实现了南部乡镇的“村村通”“户户通。”从此,老区群众才结束了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开始了在电力保障下全新的生产和生活。

       谈到这一历史性的变化,老区人民记忆犹新,他们不仅记得通电的时间,而且记着当时的一些趣事,最为关键的是他们没有忘记为此奔波劳累的一位老革命的深情厚谊。这位老先生就是杨沛琛,他是一位从老区走出来的老革命,对老区有着独特的深厚感情。杨沛琛于1918年出生于我县碛塄乡杨家庄村,1934年因本村“闹红”而参加革命,1937年,在府谷南部贺家堡村建立了中共府谷工委,时任宣传部长,期间他深入南部村庄,发动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援革命。后任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1986年5月,时任陕西省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杨沛琛老先生,在府谷县委顾问张举和府谷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仲凯等同志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来到王家墩乡调研,并专程回访了该乡1933年解放的贺家堡和白云乡老区村,时任乡党委书记的我有幸全程陪同。

       那次陪同调研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得到了乡上后,年近古稀的老先生十分高兴,顾不得休息,听取了我的工作汇报后,就马不停蹄地走访看望了王家墩村的几户老区群众,并到学校、医院、粮站、供销社等地,察看了几十年来的变化。第二天一大早吃过饭后,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去了50年前他战斗过的地方———贺家堡村。在那里,他上坡下洼、步履匆匆,挨家挨户探访乡亲们,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最后,他还特意看望慰问了在家的几名老红军,与他们深情追忆了革命时期那些艰苦奋斗的往事。

       当天晚上,我们陪着老先生去白云乡调研,并在那里住了下来。晚饭时,乡亲们准备宰杀一只羊,来款待这位曾经为当地解放事业作出贡献的老革命。老先生得知后,立即制止,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从革命老区走出来的一名老兵,这次回来就是想看看大家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大家现在生活得还不富裕,羊留着变卖家用吧。”当晚大家共同在村委会办公室吃了顿地地道道的农家饭。次日,我们陪着老先生,沿着崎岖的山路返回王家墩。老先生提出想去沈家峁村走一走、看一看,可是由于这个村的道路被洪水毁坏而没有去成,他就嘱托我们将沈家峁村的3位老红军和村支书请来乡政府,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座谈。

      调研到第三天时,老先生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在返回的路上,他对我们讲,多少年过去了,这里还是水不畅、路不通,尤其是连照明用的电都没有,不通电,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怎么来改变?临走时,老先生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谆谆告诫:“应该想办法帮助老区人民通电!”

       谁都没有想到,那次调研回去后,年近古稀的老先生,怀揣着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多次协调省上有关部门,并先后三次给我写信,告知他在省上协调通电项目和落实资金的情况。

       1986年9月,也就是老先生调研结束后的第四个月,在省农电部门的支持下,县供电部门就确定了通电事宜,而且通电范围扩大到碛塄、付家墕、田家寨、武家庄等老区。当年10月,一条条电线就开始穿越山间沟壑,通往老区人民的家中。老先生壮心不已、情系老区,无怨无悔为老区人民奉献的精神和情怀感动着我,也时刻警醒着我。至今,老先生在结束调研时对我说的话,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撞击着我的心灵。他说,“老区和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付出了太多,你生在老区,长在老区,作为一名老区的父母官,一定要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尽最大力量为老区人民争取项目,切实改善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提高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杨老先生虽已故去,但他关心老区变化、支持老区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他关注老区群众生产困难和生活疾苦的殷殷深情和实际行动,真切体现了一位老革命的博大胸怀,体现了一个***员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尽己所能地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对涉及老区的事情更加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落实政策上也会适当向老区倾斜,在工作精力上适当向老区侧重,“老区优先”成为我一直坚守的工作理念。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老区的建设发展,历代领导人高度关心关注老区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先后20余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如何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老区思想。通过认真学习***老区思想,并结合几年来的老区工作实际,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区工作者,要大力传承和践行老区精神,在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中积极作为,切实担当起老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就是对杨老先生最好的纪念。

      我们纪念杨老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就是要传承发扬老区精神,争做老区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递者。和杨老先生一样,无数老一辈***人身上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老区精神,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体现着鲜明的政治指向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是我们组织和带领老区人民在新时期战胜一个个困难,渡过一道道难关,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我们纪念杨老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务实精神,就是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争做老区未来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杨老先生心系老区,情牵百姓,所做的伟大工作,曾为府谷南乡和全县的发展注入了希望和活力。但受历史、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时至今日,老区的面貌依然相对落后,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依然相对困难。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服务老区的使命担当,自觉从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出发,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主动作为,对老区承诺的事情一心一意去办,对老区提出的事情要千方百计去办,特别是要多做一些老区所需、百姓所盼、自己所能的事情。拿出“绣花”的功夫,在“精准”上下力气,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见到成效、结出硕果,为老区的生产生活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我们纪念杨老先生,就是学习他深入老区,依靠群众的人民立场,就是要摸清生产生活实情,争做老区事业的创造者和实干者。像杨老先生一样,努力帮助老区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深刻领会***老区思想、坚决贯彻中、省、市、县决策部署,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体察社情民意,了解掌握老区群众的所急和所盼;积极主动协调部门为老区安排项目,排忧解难;充分发挥好老区建设帮扶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突出宣传老区人民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激发老区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要让老区人民,认清脱贫攻坚是自己的事业,确立主要依靠自己力量脱贫的坚定信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彻底抛掉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带动更多群众投入到的扶贫攻坚决战中来,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杨沛琛,1918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碛塄杨家庄村。1936年8月入党,1937年7月任府谷特委宣传部长;1939年12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6月至1947年8月,在佳县、米脂县、绥德专署、榆横专署任民政科副科长、科长;1947年8月任府谷县县长,1948年8月任府谷县委书记;1949年8月起担任榆林地委***长、副书记和书记职务;1955年4月后,在陕西省林业厅、省农林厅、省农业机械局任厅长、副厅长、局长等职务;1960年11月,再次担任榆林地委书记;1970年8月在宝鸡地区工作,曾担任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1976年5月,起担任省森工局局长、省林业厅厅长;1978年1月任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1982年9月,作为党代表参加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陕西省第三届、第四届省委委员;1983年4月任省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任陕西省法官协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等职。1990年11月离休,副省级;于2011年6月23日逝世,享年93岁。

(作者系府谷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