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今日话题|“9个月的宝宝就可以上情商班”,家长的智商呢?

  • 场以散故人亦相离
楼主回复
  • 阅读:6873
  • 回复:0
  • 发表于:2019/5/18 15:51:02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特约作者 | 与归

“孩子内向、爱发脾气,报个情商课,就能解决问题?”据报道,最近一种面向孩子“情商班”的课程很火,有辅导班表示“9个月大的宝宝就能上”,还打出了“3岁就能让孩子成为社交万人迷 ”的口号,这让不少家长又有了为孩子报班的冲动。

问世间情商为何物

很多人估计会有疑问:我只知道知识是可以授人的,情商也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交学费,没有培训机构教不了的。只是,在探讨情商课之前,我们不妨先搞清楚,情商到底为何物?

很早就有学者指出情绪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不过,“情商”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一种说法是,1985年,以色列心理学家巴昂创造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这个心理学术语。根据他的定义,EQ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


十年之后的1995,哈佛大学的丹尼尔?高曼教授出版了《EQ》一书。他认为情商比智商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功。随着《EQ》系列书籍的畅销,情商一词也为大众所熟知。

虽然巴昂在1997年编制了测量情绪的《巴昂情商量表》,但很多学者觉得他的测量表不够科学——情商也许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改善自己的情绪,但情商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和智商不同,情商很难被定义,更难被量化和测量。

此外,情商还和文化紧密相连。一些社交行为在有的国家被认为是高情商,但在有的国家却被认为是低情商。

还有不少学者干脆直斥情商为“伪科学”。多伦多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就曾直言,“没有EQ这样的东西……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欺诈性的概念,一种时尚,一种方便的潮流,一种企业营销方案。”


美国虽有“情商课”,但效果也被质疑

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或幼儿园中也有“情商课”(social-emotional learning)。这是一种社交情绪学习课程,倡导者认为这些课程能够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虽然倡导者列举了一些成就,但依然有人质疑这类课程的效果和科学性。

2010年,美国教育部就7个不同的SEL课程发布评估报告,结果显示,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并未增长,其行为问题也没有改善。有教师甚至认为,这类课程不过是心理安慰,在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妮?琼斯认为,社交情绪学习课程往往依赖常规心理治疗策略,如与某种情绪保持距离,或卸下内心负担的能力。但在一个孩子身上培育这些技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因为要让孩子领会同理心,需要他先理解自己的情绪:明白何为悲伤、愤怒或失望的意识,知晓它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原因。唯有孩子具备了这种意识,你才能培养下一个层面的能力。

所以,“确定哪些技能可以在哪个年龄段建设性地传授给孩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即使是从业者,也认为这个行业发展过快。从事情商咨询和培训工作的心理学家大卫?卡鲁索认为,社交情绪学习热“大有前途”,但他担心,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些超前了,“在将其制度化之前,我们最好首先确定,社交情绪学习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内的“情商更差劲,养育孩子没有捷径

国内的“情商课”开展也很早。早在2008年,河南教育学院就开设了“情商课”。有报道称,该课成为全校逃课率最低、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早在2011年也曾因“情商课”视频走红。

有意思的是,陈果本硕博读的都是哲学,而非心理学,至于她的职业,学名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而河南教育学院主讲情商课的段玉强老师,则是经济学硕士,博士读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

现在,情商课从大学到了幼教机构,甚至有机构喊出了“3岁就能让孩子能成为社交万人迷”。

且不说这些幼教老师是否够格,就凭他们把孩子打造成“万人迷”的宣传,就说明他们根本不懂“情商”。


美国的情商课主要教孩子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与他人更好的相处。比如玩手机被妈妈吼了,孩子很伤心,情商课上的老师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礼貌的要求父母道歉。

可很多中国家长是觉得“孩子内向、爱发脾气”是问题,希望情商班能给自己一个更完美的孩子。

0-3岁的孩子也能上情商课,如此全年龄段的覆盖,更显得一些幼教机构吃相难看。

如此局面,这也很好理解。近年来育儿市场急速发展,“家长的钱最好赚”,几乎成了共识。

于是,各类兴趣班和培训班层出不穷,家长们也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没有赶上哪班车。反倒是孩子自己,成了最没话语权和自我意志的那一个。


要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最强,尤其是低龄阶段,但其天赋、兴趣、个性更需要被呵护。所以,不求家长们给孩子成长带来多少便利,但也不要制造过多的困惑。

看到情商课,笔者就下意识想起了女德班、感恩教育讲座,家长们在送孩子去上课前,还是要自己先补补课,搞清楚培训班里究竟教些什么。

在情商这个概念本身就遭到质疑,且课程无成熟经验的时候,一些机构就猛推情商课。笔者有理由质疑,这些课程只不过是引入一些粗浅的国外心理学概念,黏合家长们的焦虑,制造出的新商机。

有学者认为,最好的情商教育就在家庭——孩子处在正常的家庭里,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情绪是正常的,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学会体察别人情绪、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家长希望孩子更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把孩子推给各类情商课程。

来源:腾讯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