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荐读|摘杏记

  • 洛九九
楼主回复
  • 阅读:31364
  • 回复:0
  • 发表于:2019/7/6 15:23:39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不期而遇的美好总是让人格外欣喜。偶然的机会,跟着同事来到了孤山镇郝家峁农业园区。一路上驰骋,看着道路两旁的风景,阔别已久的乡土气息,让人感叹岁月忽已晚。

  依稀记得小时候寒暑假特别盼望能回到农村,一群小伙伴每天吃着大锅饭,打着扑克牌,指着明亮的北斗七星谈天说地,好不快活。上午坐着咯吱咯吱的牛车去地里,大人们扛着锄头在锄地,我要么就在躲在旁边的阴凉地里吃西瓜,要么就打着雨伞摘野花。暮归,老牛车上捆好的干草堆得老高,我就坐在干草上面晃来晃去,很是逍遥。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过了南山隧道之后就离目的地不远了。我们在即将到达的拐弯路口碰到了好几辆从农业园区出来的车。其中最让人捧腹大笑的是,一个司机拐弯的同时嘴里还叼着半个没吃完的杏儿。听负责人说今天上午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了,光杏就摘了一百多箱呢。我们就更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了。

  下车从铁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的杏树。刚进去的林子里杏略显稀疏,估计被摘得狠了,越往里走杏个头越大,颜色越红。随手摘下来一个,红红黄黄的煞是好看,用手扑扑灰一口咬下去,那叫一个酸呦,牙齿都要掉了,吃着吃着才觉出甜来。杏树上星星点点长满了果实,有的小树枝都被压弯了腰。蓝天白云大太阳,我们一个个摘得可欢实了。
  刚摘杏的时候难免有点生疏,一篮子里绿的居多。后来看路过的大爷大娘框里都是又大又黄的杏儿,大娘看我眼红,热心的跟我吆喝道:"小姑娘,来这儿摘,这儿的杏儿甜"。我连忙跑过去,定睛一看果然都是个顶个的黄绵杏,二话不说赶紧上手就摘。俗话说熟能生巧,摘得多了就会发现,那种熟透了的杏轻轻一拽就掉下来了,而那种生一点的杏就相对而言难摘一点,需要多费点力气。


杏帘招客饮 在望有山庄


  苏轼有云:”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儿的环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在山上种片果园,悉心照料,亲眼见证着果树从春夏到秋冬的变化,也别有一番天地。细想其实住在农村也有很多好处,安静、空气好不说,吃的东西也都是无污染无添加的有机食品。每天侍弄花草树木,关心粮食和蔬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还可以打理几棵果树,期待自己和庄稼的丰收。这种满足非得是亲身经历者才可言说的。

  听老一辈人讲,以前在农村每至正月十五、二月二都要喝上一碗杏茶。把杏核捣开取出杏仁,杏仁加水泡发,磨碎成糊状,加入适量的水和豆子煮熟。把红葱、泽蒙在锅里用热油一炝,调好味,放入杏糊搅拌均匀盛到碗里,这就是杏茶的做法了。原汁原味的杏茶比市面上卖的杏仁露好喝多了。杏的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较多的糖、蛋白质以及钙、磷等矿物质元素,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杏树可以说是浑身是宝。杏木质地坚硬,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再加上杏树枝条可以当做燃料使用,杏叶可做饲料。



  杏树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从古至今,杏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自古医家以“杏林中人”自居,人们则用“杏林圣手”来称赞那些拥有精湛医术和高尚品质的医者。还有“杏坛”,也是颇有渊源,相传为孔子讲学之处,现在用来指教书授人的地方。杏文化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学习、成长,转眼间沧海桑田,杏树早已不在原地,人也经历了无数变迁。
  
  《庄子·渔父篇》记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遥想几千年前,孔子和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树林,在杏树下的土坛上休息,学生捧书而读,老师和衣而坐一边弹琴一边吟唱。一阵微风拂来,树叶之间沙沙作响,学生读到精彩处的呢喃和着老师的琴声飘荡开来,濯洗着身体和心灵,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在这偏远的一隅,黄土地沐浴着阳光,蜜蜂采食着花朵,没有工作的烦扰,没有车马的喧嚣,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双脚走惯了城市的柏油马路,踏上这软和的黄土地,体验面朝着黄土背朝着天的自然和踏实。让自己只沉浸在采摘和劳动的喜悦之中,收获尘世中最简单的快乐。陶渊明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哪怕不去静谧的乡村,在城市的书店、咖啡店亦或某个安静的角落,慢慢地品味一卷书或者一杯咖啡,也觉得岁月静好,与往时不同。

end
原创:安妮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