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北水南调”让靖边宁条梁镇万余群众告别“苦水”

  • 亲人
楼主回复
  • 阅读:2598
  • 回复:0
  • 发表于:2019/8/3 8:35:09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核心提示: 2018年10月20日,对于靖边县宁条梁镇1万多名群众来说,终生难忘。这一天,宁条梁镇“北水南调”集中供水工程全线贯通,他们做梦也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吃“苦水”的日子就此成了历史!

2018年10月20日,对于靖边县宁条梁镇1万多名群众来说,终生难忘。这一天,宁条梁镇“北水南调”集中供水工程全线贯通,他们做梦也不敢相信,祖祖辈辈吃“苦水”的日子就此成了历史!

盛夏七月,笔者沿着42公里长的供水管线,寻找背后的那些故事……

饮水之殇 苦不堪言

宁条梁镇南部处于白于山区腹地,部分村子含氟量高达3.0,超出标准值1倍还要多,致癌的六钾铬等部分重金属也严重超标,人们祖祖辈辈忍受着苦水的困扰。据靖边县地病办的数据显示:宁条梁地区50岁以上患关节炎的达到90%以上,仅西园则村就有137个残疾人。

黑黄黑黄的牙齿,早早佝偻的身躯,变形如蒜头的大骨节,过早衰老的面容,似乎成了他们不可抗拒的宿命。

其实不只是靖边,在整个白于山区绵延近200公里的陕北地区世世代代都受水的困扰,“饮水之殇”成了这些地区群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的健康生活。

苦苦追寻 盼来曙光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地政府先后进行三次改水,但始终没能找到治本之策。

如何才能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问题?

在几代人苦苦的追寻中,历史的机遇终于来了!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生根,宁条梁镇西园则村和大滩村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被识别为贫困村。

2017年10月,镇党委书记李旭带着全镇的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从南到北召开扶贫现场会,最后来到了宁条梁镇最北的黄蒿塘村,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与矿泉水一样甘甜的饮用水。

随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就在当地灌溉井中取了水样,并委托榆林市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水质鉴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全部符合国家安全饮水标准。

北水南调 梦想起航

从拿到水质报告的那一刻起,李旭就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想法:实施“北水南调”工程,从而彻底解决水源水质的问题。

随后,他就找水利部门负责人论证自己的想法。

“这个方案投资大、工期长,地下水看不见,水质又有不稳定因素,万一失败了,不但劳民伤财,也会拖了精准扶贫的后腿!”县水利局负责同志谨慎地提出自己的意见。

但近乎“偏执”的李旭坚持自己的想法:“北水南调”能解决长远问题,也能解决非贫困户的吃水问题。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维护大多数群众长远利益”的理念最终让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县水利局同意“北水南调”的供水设想。

2018年6月,规划方案进入了评审阶段,质疑的声音却始终没有消停。

7月,经过三易其稿,第四稿评审最终通过了。李旭长长呼出一口气,但他清楚地知道,虽然方案通过了,要具体实施真正的难题还没有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北水南调”的设想才仅仅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摆在眼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县领导让水利、扶贫等部门向上级争取部分专项资金,万不得已时,县财政再挤出500万元,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靖边县水利局一刻也不敢耽搁,局长柴元亮专门“蹲”在省上一门心思要资金,最后终于争取来680万元的水利发展基金。

县扶贫办从省级扶贫部门争取了80万元的省级扶贫资金。

钱有了着落,就等于搭起“唱戏”的台子。

干群一心 众志成城

2018年8月29日,供水工程正式启动,沿途群众主动收割了尚未成熟的庄稼,为施工队伍让出了一条6米宽的作业带,整个施工过程中从未发生一起阻工上访事件。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却又尽在情理之中。

吴生贵是庙畔村的党支部书记,听说施工队快到村里了,早上6点多就起床,拿着镰刀带着村民割开6米宽的作业带。

“这个景象我没想过,其实也想到过。”李旭说,这说明只要真心为老百姓服务,老百姓是能理解的。

这项民生工程就这样让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凝聚成一道“钢铁长城”。

“北水南调”从沙漠地带向落差18米的山沟沟里引水,让水往高处流,这是多少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不仅如此,全程主管线和支管线共42公里,途中还要横穿307国道、青银高速,沿线交汇输油气管线13条,需要与中央、省上和市上相关单位协调对接,想想都是很头疼的事。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体瘫痪。

为了确保工程的进度,乡镇干部放弃所有节假日,常常夜间还不离开施工现场,直接睡在工地上监工。

因为要赶工期,工人们白天施工,晚上焊接管道,工地就像一个“战场”。200毫米直径的管子共7000个接口,要一根一根地通过热熔焊接,每一个接口至少要半个小时才能焊接完毕。累到撑不住时,大家就躺在管道旁歇一会儿。

在全体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两个多月不分昼夜的奋战,2018年10月底,连接老达峁水厂的最后一根管道接通了,“北水南调”供水工程宣告全线竣工。汩汩的甜水跨越42公里,创历史地流进了这片被高氟水拖累了几百年的苦难之地,一时间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仿佛沸腾了一般。

浩瀚沙海 甘露丰碑

“北水南调”这个投资817万元的工程从提出来到全线竣工共历时半年多,沿线供给宁条梁镇所在地、庙畔村、大滩村、西园则村的水厂13处,彻底解决了宁条梁镇4个村11464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全镇总人口半数以上的群众从此彻底告别饮用高氟水的历史,千年古镇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水变甜了,锅底没有水垢了,淋浴喷头再也不堵了。”

“外地的亲戚也愿意来家里串门了。”

“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娃娃们是四环素牙了。”

“我们的生活终于有盼头了。”

……

“甘露源”这是一个多么饱含深情的名字。

当地群众把这个名字送给黄蒿塘村老达峁水厂,它既是来自大漠深处的甘露,更是沿线群众赖以生存和脱贫奔小康的生命之泉。
来源:陕西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