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榆林,足劲儿!”--“百名社长总编榆林行”采风活动侧记

  • 为地球打气
楼主回复
  • 阅读:1805
  • 回复:0
  • 发表于:2019/9/8 9:03:16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


在“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脚下,百名社长总编围绕巨幅国旗唱响《歌唱祖国》。 
刘继远摄

本报记者 吕晶

塞上秋来风景异,百家媒体聚驼城。

继9月5日赴第十四届榆林煤博会现场、榆林传媒中心采风后,昨日,参加第八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百名社长总编榆林林”采风活动的媒体大咖们,先后在张季鸾纪念馆、陕北民歌博物馆、榆林汉画像石馆、榆林展览馆,及红石峡、镇北台景区进行采风。一天的活动结束时,芜湖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总编辑韩万春说:“用榆林人的话来说:榆林,足劲儿!榆林传媒中心,足劲儿!”

拜谒报界宗师 重温报人初心

清晨时分,天空澄澈,秋风和畅。在榆林东沙生态公园,与会人怀着肃穆的心情,来到报界宗师张季鸾陵墓前瞻仰凭吊、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

行至张季鸾纪念馆所在凤凰阁时,该阁古朴典雅的造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凤凰阁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明四暗九,七层重檐。取名‘凤凰’,意在与季鸾先生名字鸾凤相应。”榆阳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副主任贺雅荣说。

“大而无畏公而忘私,亮节高风垂百世。忠于国族勇于论政,文章事业足千秋。”张季鸾纪念馆门两侧的楹联,系民国著名报人曹树铭先生所题,由著名书法家杜中信书写。在馆内,市政协副主席、榆阳区委书记苗丰为报业大咖们讲述了张季鸾的生平,以及先生用笔为抗战奔走呼号、呼吁国共合作等事迹。

张季鸾裔孙张哲明说:“祖父从事新闻事业三十年,主笔《大公报》十五载,撰写社评三千篇。他以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文人论政,言论报国,团结抗战,功在国家,成为中国报人的典范,被世人尊为‘报界宗师’。今天,全国百名社长、总编来到这里,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传承祖父遗志,弘扬报人精神。”

“我是第二次来到张季鸾纪念馆参观,每次到访,都是一次精神与心灵的洗礼。我觉得作为报人,要多学习前辈对于新闻事业的坚定执着与不懈追求。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知道今后的路如何走,才能更好地履行媒体人应尽的职责。”中国报业协会对外合作部干部耿嘉晨说。

聆听陕北民歌 探寻艺术之路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陕北民歌博物馆门前,一首《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现场所有人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年代。与会社长、总编和编辑、记者高举国旗,整齐列队,满怀激情地来了场《歌唱祖国》快闪拍摄。

进入展厅,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千年老根黄土里埋》主题展区——以黄土高原为背景,以夯为设计元素,意指陕北民歌是扎根黄土高原上的大树,千百年间吸吮着黄土地的养分,一枝一干、一叶一脉都回响着高原之声。看着现场放置的夯,鄂尔多斯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詹剑彬兴奋地唱起了打夯号子,并与同行人员现场体验了一番。

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报人们穿梭于特色鲜明、设计别致的展厅中,详细了解陕北民歌的起源、发展、分布、题材及研究创作、保护传承情况,现场学唱陕北民歌,并不时举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

“陕北民歌根植于黄土,来源于民间,具有生动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今天来到陕北民歌博物馆,我很受震动,这里真像它的建馆初衷一样,体现了全国性、唯一性,让我们在全面了解陕北民歌的同时,也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厚重文化。”南京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机关党委副书记、江苏省报协党建委员会主任沈苏影表示,自己已经将拍摄的精美照片发至朋友圈,并配文说“大家都应该来榆林看一看,来陕北民歌博物馆感受民歌魅力”。

登临长城第一台 感悟边塞之美

走进位于榆林城北约4公里的镇北台景区,媒体大咖们纷纷惊呼“好雄伟的建筑”,并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穿过草坪来到了镇北台脚下,抬头望向城门上的“款贡城”匾额。

“镇北台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是长城沿线现存的最大要塞之一,和山海关、嘉峪关并称‘长城三大奇观’。”伴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陆续登上了镇北台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之巅。

迎风而立,环顾四周,深圳商报社记者白永利一时兴起,吟诵起明代诗人唐龙的《秋日出塞》——鼓角山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将到神京。白永利说:“站在镇北台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烽火连天、战马嘶鸣、刀剑相拼的战争画面,并充分感受到镇北台居高临下、可攻可守的要塞之势。”

在红石峡领略摩崖石刻的壮美雄奇,在汉画像石馆追寻石板上镌刻的历史,在榆林展览馆体验榆林跨越发展的伟大成就……

一天的采风活动中,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报人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着塞上名城的独特魅力;而榆林也正敞开怀抱,向四海宾朋尽情展示着塞上的秀美山川、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以及榆林人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迸发的活力与激情。


来源:榆林日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