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学习安塞经验 发展设施农业

  • King
楼主回复
  • 阅读:1698
  • 回复:4
  • 发表于:2013/3/29 9:10:11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学习安塞经验   发展设施农业

——赴安塞县学习调研设施农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县委研究室、县农投公司调研组



九月上旬,我们专程赴安塞县考察调研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县与条件相近的安塞在设施农业发展方面的差距,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通过梳理归纳,我们总结出安塞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五大经验,旨在立足我县山地多水地少,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的实际,探索一条“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以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符合府谷县情彰显特色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一、安塞发展设施农业的五大成功经验

安塞县位于延安市北部,辖7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211个村委会,10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1万人,总土地面积2950平方公里。主要有土地、石油、人文旅游三大资源。2009年,全县实现产生总值64.1亿元,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46元。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近几年,安塞县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扩大基地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质量效益”的思路和“巩固提高棚栽业、加快发展林果业、稳步推进草畜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底,安塞的大棚蔬菜已由1992年起步时的21棚发展到3.48万棚,全县累计发展日光温室30841亩,弓棚11000亩,种植区域由当初的2个乡镇2个村辐射到全县12个乡镇160多个村50多个百棚村,蔬菜品种达到100多个, 已形成了盛产期日产蔬菜25万公斤的产能,年产鲜菜15.27万吨,产品远销西安和宁夏、山西、甘肃等8省和20多个大中城市。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亩均收入达2.9万元。实现产值2.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100元,棚栽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棚栽业已成为拉动安塞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全县经济林果面积达到33.3万亩,其中苹果30万亩。先后建成千亩以上苹果专业村29个,万亩以上苹果专业乡镇4个,创建省级苹果生态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园11个,县级示范园29个。水果总产达6.5万吨,其中苹果6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全县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26万亩,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48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22个。先后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陕西省农业厅分别授予 “中国果菜无公害科技示范县”、“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的殊荣。安塞县发展设施农业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全新的思考。

1、政策驱动,加大投入,扶持发展。

安塞县把设施农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中之重,举全县之力予以实施。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棚栽业的决定》、《安塞县发展棚栽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发展棚栽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和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的优惠措施,全力扶持发展。比如:农民新建1座新型五代大棚,财政补助10000元,新建或改造1座日光温室大棚,县财政补助1000元;每安装一套价值6000元左右的自动卷帘设备,农民自筹1500元,剩余部分县财政给予补助;对于集中连片建棚需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列支;制定了《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凡新建果园,每株苗木农民自筹0.2元,剩余部分由县财政列支;新建1个集雨窖,补助500元;新修果园生产道路的,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果品营销、加工、储藏企业视其规模、效益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建立了支农贷款财政贴息机制。凡农户符合鼓励扶持的设施农业项目贷款,农户按年利率的3%承担利息,剩余部分由县财政给予贴息。2009年,县财政仅“三农”投入资金达2.3亿元。这些扶持政策的落实,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加快棚栽、林果、草畜三大产业基地建设进程,使设施农业走上了群众自愿、政府扶持、效益带动良性发展路子。

2、科技支撑,典型示范,引领发展。

安塞县紧紧围绕“强菜、优果、兴牧”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牢牢抓住科技带动这个关键,向科技要产量,向科技要质量,向科技要效益。一是抓科技示范园建设,带动产业开发上水平。县上累计投资2600多万元,建起了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集中育苗、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检测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建成陕西正大种猪养殖示范场和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站。先后从以色列、法国和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台湾农友公司引进番茄、黄瓜、葫芦、辣椒等优良品种6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园由单一的蔬菜生产示范园基地转变为集菜、果、畜、沼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产业向绿色化、有机化方向迈进。二是推广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安塞县积极示范推广新设施、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提高设施农业档次和水平,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成功地应用推广了滴灌、CO2气体施肥、四段式温控等大棚菜先进技术,并试验示范了茄子嫁接、辣椒剪枝再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遮阳网、防虫网及温室经济林苗木繁育新技术,引进推广了自动卷帘和寿光大棚滑轮放风技术。推广了“一边倒”大棚油桃栽培技术,通过这项技术的使用,油桃上市时间较往年提前一个月,棚均增收2000元以上;试验推广了大棚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抗病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些新技术均属全国同期先进技术。在实践中他们因地制宜,不断优化改进温室大棚结构设计,充分利用陕北地区光照充足、山地自然坡度适中和通风畅、易排水等优点,将第五代山地日光温室优化设计成宽度达8-9米,半地下室"几"字形钢架,长100米,厚墙体、厚保温被覆盖,自动卷帘到位,滴灌设施配套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彻底解决了防暴风雨、暴风雪特别是冬季低温寒冷、产出低的技术难题。在果树栽培中全面推广“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使优果率提高到65%,增加了果业开发效益 。草畜业开发中,大力推广饲草加工、调配和青贮、氨化等先进技术。先后建成良种繁育场点30个,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同时,结合农村沼气建设,按照“果(菜)、沼、畜”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沼气增温、沼液浸种、页面喷肥、沼渣施肥等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产业的有机化程度,打造无公害品牌,构建高效、生态、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格局。确保产业发展不但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而且始终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三是抓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县上投资100多万元,在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起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心,聘请专家和讲师,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对县乡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进行集中轮训。县蔬菜局、果业局、畜牧局与各乡镇配合,围绕每一个生产环节。分层次组织召开现场培训会,手把手教农民学技术,提高了科技对设施农业的贡献率。四是推行集中育苗,确保发展质量。县蔬菜局利用连栋温室进行大棚蔬菜工厂化育苗,成苗率达95℅以上,既降低了育苗成本,又保证了种苗质量。县果业局建起了占地620亩的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每年可提供优质苗木150万株,实现了苗木自繁自育自用,确保了林果业的标准化推进。五是制定技术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县蔬菜局制定了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时间、统一技术,引导菜农走规范化、科学化生产的路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山地苹果生产技术规范》,对建园选址、技术标准、科学化管理、无公害生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科学标准,在果业生产重点乡镇、专业村、示范园全面推广。县上投资60万元,建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生产基地实行档案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一票否决制及产品安全追溯制,各大市场、超市建立了检测室,实现了蔬菜产品从种子繁育、种植、田间管理、采收、销售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3、强化服务,措施保障,助推发展。

一是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优质服务,安塞县成立了蔬菜局、蔬菜经销公司、果业局、果品经销公司,畜牧局,各乡镇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工作。每个村聘用了一名村级防疫员,并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落实了工资报酬。二是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为产业开发提供技术保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及传、帮、带等办法,切实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县上高薪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聘请了8名专家担任农业产业开发技术顾问,负责全县农业产业开发的项目引进、政策咨询、科技攻关以及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建立了技术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制定了业务知识交流研讨制度,进一步激发了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目前,县乡两级共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366名。同时,县上在全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五年以上棚栽种植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种植户中选聘了95名蔬菜技术员、34名果业开发技术员,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深入一线包村包点,面对面、手把手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棚栽、草畜、林果三大产业开发,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科技服务型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各合作社均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完善了内部分配,民主管理等制度,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了经营管理,扩大了经营规模,壮大了经济实力,在服务现代农业、扶持农村发展、保护群众利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积极引导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在规模化生产上突破。按照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实行集中连片建棚,规模化发展,既便于配套基础设施和开展技术服务,又有利于形成产地市场,做到产得下,卖得出。

4、优化环境,完善市场,确保发展。

安塞县始终把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走出了一条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一是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联通、移动、电信等通讯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和农家乐信息服务终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解除农户后顾之忧。蔬菜经销公司、果品经销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与外地市场和经销商签定订单,再与农户签订种植和订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把效益风险从农户身上转移给政府承担,***地破解了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产销难以对接的“瓶颈”。(比如:蔬菜经销公司与门头沟村棚栽户签订西红柿购销订单合同。每市斤0.8元。如市场实际销售价为0.6元,则由县财政向农户补贴0.2元)让农户吃了“定心丸”。全县共建成2座气调库,乡村土窑洞自然通风果库3300多个,年贮藏能力达4万多吨。四是加大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设计注册了“安塞蔬菜”品牌商标,统一了标识,在西安、包头、延安等几个周边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窗口,实行农超对接,解决了销售难问题。投资1亿元,建设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与寿光农产品市场实现互动。开通了寿光-安塞农业信息网专家远程视屏服务系统和潍坊干部学习网。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农博会、贸洽会,多渠道宣传展示本县苹果、蔬菜等农产品,依托安塞对外文化交流频繁、民间文化知名度高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目前,安塞蔬菜已远销湖北、山西、宁夏、西安等8个省市、20多个大中城市,苹果远销云南、上海、广州等10多个省市。

5、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加快发展。

一是推行土地依法自愿流转机制。针对棚栽业开发中土地调整难、任务落实难的突出矛盾,县乡两级采取租赁经营、反租倒包、互换经营、委托代管、以土地换技术以及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突破了棚栽业规模发展中土地制约“瓶颈”。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地解决了“想种没地,有地不种”的突出问题。二是全面推行了项目与产业开发配套实施机制,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及水利、淤地坝建设等项目,与农业产业开发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提高了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解决了设施农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三是全面推行了县级领导联乡、乡镇领导联村、专业部门包点责任制。县上分别成立了棚栽、林果、草畜三大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到人、上下协调、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客观定位、理性分析我县设施农业与安塞的差距

我县地理地貌、气候特征,农业自然条件、县域经济结构(安塞主导经济是以石油为主的资源型经济)与安塞县相近,但安塞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设施农业为切入点,加快农村主导产业开发,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实现了“靠天吃饭”向抗灾避灾、粗放经营向集约高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那么,我们与安塞农业发展的差距在哪里,安塞发展设施农业值的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是什么?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理念上的差距。我县过去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山多川少,土壤贫瘠,干旱少雨,环境恶劣,脆弱的自然条件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一直没有完全摆脱对自然的依赖,一直没有跳出传统农业的束缚。府谷的干部群众经历几十年战天斗地、辛勤劳作风雨历程也未能摘悼“贫困县”的帽子。近三十年,府谷经济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民营经济“唱主角”的工业富县发展之路。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迅猛增长,占到县域经济的80%,随着工业经济的“一头独大”,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小地位越来越低,从2006年到2009年,我县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3.1%,2.6%,1.7%,1.4%,呈逐年下降趋势。农业“短腿”越来越“短”,农业发展历史之坎坷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农业经济效益的反差,渐渐在人们心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府谷的农业“没条件、没干头、没前途”,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府谷发展县域经济“重工轻农”的倾向日趋明显。有的人认为,与其在农业上动脑筋、花功夫、抓投入还不如在发展工业上抓几个项目见效快,对县域经济贡献大。甚至在部分干部群众中产生了农业“可有可无”的思想。大多数农户在收入来源方面对传统主导产业的陈式化经营依赖性强,没有认识到传统主导产业只有加大科技含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品种才能增效增收的道理。许多农户对发展新型产业怕担风险,不敢投入,依赖优惠政策。陈旧的种植观念和短期经济利益观念对农业的战略性调整形成了很大阻力。缺乏象发展民营经济那样的超前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和创大业意识。

二是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县设施农业起步晚,布局分散,总量小,发展缓慢,基本处于初级阶段,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不能具备深度参与全县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能力,各乡镇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规划不合理,总体种植效益不高。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基本是自产自销的内向型市场,难以与国内市场对接,很难走向大市场。全县大棚种植面积仅有860亩,约1400棚,仅是安塞的2%,年产量为1290吨,仅是安塞0.8%。不足全县蔬菜需求量的4%。由于大棚更新换代慢,技术含量不高,大棚温室保温性差,部分大棚冬季近一月时间几乎无产出,最高单棚收入不足1.5万元。出现了闲置撂荒现象,很难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种植,棚栽效益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三是发展设施农业体制机制上的差距。与安塞相比,我县在解决发展设施农业许多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方面明显滞后,创新不够。比如:政府推动,引领设施农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发展设施农业的专家咨询决策机制;激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扶持政策和以农民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发展,区域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土地有偿流转机制;项目与产业开发配套实施机制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龙头”机制等。尤其是在涉农惠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中政出多门,拨付渠道多,项目申报各自为政,多头申报,项目布局、建设内容交叉重复。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运作机制。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比如大棚种植扶持资金,扶贫办、农业局、科技局都属实施部门,计划下达形式各异,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不够,影响实施职能的发挥和投资效益。安塞发展设施农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高度灵活机制,才能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课题,才能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性 “瓶颈”。才能实现与复杂市场的接轨与对接。才能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设施农业充满活力地实施。

四是市场体系建设上的差距。我县农产品市场仍属内向型市场,走向大市场的信心不足。市场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差,功能单一,交易手段传统单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产、加、销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比如,海红果的生产加工存在严重的产销脱节,生产一端,果农因价格低廉,缺少栽植积极性,甚至出现成熟后不采摘的现象。而加工销售一端,则因为收购量有限,出现生产不足的现象。我县多数加工企业与农户不能很好的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缺乏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不健全,农产品经纪人短缺,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打得响、能代表府谷形象的品牌。品种的多乱杂、产业的小而全,无疑影响了主打产业的规模发展。

五是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上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发展设施农业的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流失严重,技术服务力量薄弱,推广试验经费不足,培训手段和方式落后。尤其是目前我县现代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乡镇级技术员年龄老化,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够,缺乏先进的设施农业理论知识,加之农业科技投入不足,靠农民自我生产、自我摸索,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应用积极性不高,根本无从体现设施农业的高效性。

三、安塞经验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一)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农业定位,发展理念上实现转变。安塞县之所以近十年在设施农业发展上突飞猛进,就在于安塞始终坚持“大农业带动大发展”的理念,全县上下都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发展农业,思想解放快,发展理念新。以设施农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农业工业化、产业规模化、科技标准化、市场外向化推动现代农业大发展的路子。因此我们学习借鉴安塞经验发展设施农业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以思想的大解放,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大农业”的发展理念。一要冲破“条件决定论”束缚,坚决摒弃发展农业畏难情绪和不作为思想。我们要辩证客观地定位府谷目前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现状,科学分析府谷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和劣势,跳出“靠天吃饭”传统农业的桎梏。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武装头脑,依托科技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思维引领农业发展,只要从转变发展理念入手,切实搅活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加敢拼、敢闯、敢试的胆气和硬气,增加市场经济中善于应变的能力和魄力。府谷发展农业大有前途,大有可为。一句话:只有迈出新路,才能实现新突破。二要树立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府谷农业在县域经济结构中比例偏小,严重失衡已是不争的事实,府谷的经济发展只有正确处理好“两翼”中的工业和农业的关系,才能解决“两翼”中“工业一头独大、农业步履为艰”的难题,我们不期望在短时期内解决经济结构中工业农业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但我们必须坚决突破“重工轻农”忽视农业的惯性思维定势,树立“矿竭城衰”的危机意识,以永续发展为计,通过创新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工业农业同速增长、协调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府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又好又快发展。三要明确府谷发展农业的方向。设施农业具有生产集约化程度高、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于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对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自然条件差,山地多水地少、干旱少雨、日照充足的陕北地区,以设施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最现实的选择,也是农业的根本出路。对于我县很有学习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二)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政策扶持,政府服务职能上实现转型。一是要建立专家咨询决策机制,切实研究制定好既符合县情实际,又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应遵循“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平衡,”的思路,进一步调整设施农业结构,实施小规模、大群体、集中连片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加速培育各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形成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格局。比如,我县发展设施农业,应该重点发展设施蔬菜,首先占领本地市场,彻底扭转蔬菜市场80%靠外地供应的局面。应把东南部乡镇作为设施农业的重点区域,重点实施,实现布局上的平衡。林果业要以我县特色产品红枣、海红果为重点,同时引进山地优质苹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畜牧业以“突出猪、发展鸡、调整羊、开发牛”的思路,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二是要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联乡包产业责任制。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必须把政府的推动作用贯穿发展全过程,建立县、乡、村三级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责任机制。县上要成立由主管领导负责的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畜牧局、扶贫办、财政局、发改局、信用联社、农投公司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全县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实施区域和部门,落实到田块,落实到人头,实行定点、定位、定向考核。坚持跟踪问效、进度检查、考核评定、奖优罚劣相结合,确保任务落到实处。形成举全县之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工作格局。借鉴安塞做法,政府在推进发展中应该转化职能,实行一个产业由一个职能部门负责实施的机制,整合现有农口部门农技站、园艺站、林站、林种站、种子管理站、蔬菜开发公司、果品开发公司等成立与棚栽、林果设施产业对等的蔬菜局、林果局,具体履行设施农业发展中政策指导、投资支持、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正当权益的保障等服务职能,为农民提供服务,避免政出多门,重复管理、投资交叉,效能不高的现象;县农投公司要搭建好农业投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强农惠农资金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作用,引导、集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体现财政政策性资金的杠杆效应,建立政府对农业投资的新机制。比如对农业种植、养殖项目的扶持,可由农投公司以小额借款形式,按最低利息直接向农户提供有偿扶持。要制订一系列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资金补助、水电路配套、解决土地承包费等不同形式,推动设施农业走上群众自愿、政府扶持、效益带动的良性发展路子。

(三)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上实现升级。一要建设省、市级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引领设施农业高起点起步,高标准运作,展示当前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以科技创新促进设施农业效益的提高,以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规模发展。二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相互交流等多种方式,选派技术人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和先进地区进行培训交流,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大轮训”,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设施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三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一方面聘请省内外农业技术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领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推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及乡镇要选派技术人员长期“包点驻守”,特别是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农民技术员充实到科技服务的队伍中,深入到设施农业示范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种养大户,通过日常性的入户指导,把生产技术传递到基地的各家各户。四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我县农产品无论是认证产品种类、产品数量,还是认证体系、认证的档次以及基地或企业的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必须下决心、下全力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拓宽流通,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

现代市场是打造产业优势的核心要素。必须把农产品流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下大力气推动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县城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重点乡镇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突出的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二要积极应用互联网等现代便捷手段,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网上市场,畅通流通信息,提高流通效率,***拓展市场。三要着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流通合作社、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几个能够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具备我县特色的拳头产品。四要积极参与国内外产品经销、展销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府谷绿色农产品的力度,多渠道扩大设施农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府谷设施农业更好更多走向国内外大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五要积极引入订单农业的运转机制。农投公司、蔬菜公司、果品公司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农产品超市签订订单,再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全面保护价收购,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五)发展设施农业,必须在激发发展活力,完善工作机制上实现创新。发展设施农业,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与时俱进,革旧立新,用创新的手段和灵活的机制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保障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要推行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土地的适度规模和集中连片开发是设施农业发展的要约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土地弃耕趋势日趋明显,为土地依法自愿流转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农民采取反租倒包、直包经营、买断经营、委托代管、农户互换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集中统一开发,促进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益。二要全面推行项目产业开发配套实施机制,彻底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重点不突出的传统做法,按照产业发展重点在哪里,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在哪里的思路,将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造林种草、以工代赈项目及人饮工程、坝系工程等项目与设施农业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设计,资金集中捆绑,综合配套实施,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效益,***解决设施农业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的问题。三要推行产业“龙头”运行机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村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手参与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扶持和培育象环渤海、花乌、兴茂、昌汗牧业、李家洼养鸡场等发展成“基地带动型”的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调研组成员:付柱晓  赵锋华  郭晓波

撰      稿:赵锋华  郭晓波

(付柱晓:府谷农业产业化投资公司董事长,赵锋华:原任中共府谷县委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共府谷县委直工委书记,郭小波:府谷农业产业化投资公司总经理)

(此文曾在陕西省委《调研与决策》、榆林市委《新榆林》等刊载,并荣获“榆林市2010年度党政领导干部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Happy EveryDay !
  
  • King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3/30 15:09:26
  • 来自:陕西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Happy EveryDay !
  
  • 本村人
  • 发表于:2013/4/1 8:34:46
  • 来自:陕西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无农不稳,我们要稳步发展农业,让百姓的生活过的很踏实。
  
  • 您是老大
  • 发表于:2013/7/15 15:52:47
  • 来自:陕西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贴。陕北经济增长点突破,还看府谷。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