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抗癌新药西达本胺:组图还原它的艰辛研发过程

  • 小米莱莱
楼主回复
  • 阅读:5937
  • 回复:1
  • 发表于:2015/5/23 15:01:33
  • 来自:陕西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府谷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这是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拍摄的鲁先平(5月21日摄)。

这是一种筚路蓝缕的开拓,14年的奋斗只为研发原创新药;这是一种苦心孤诣的探索,所有努力只为唤得春回大地归,推动中国原创药产业的发展;这是一种质朴深沉的感情,百折不挠只为回报生他养他的一方土地。他是鲁先平,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外表下,是一颗滚烫的心,执着于斯,虽九死而未悔。




↑5月21日,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的研发中心,鲁先平在实验室查看数据。

2015年1月,微芯生物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获准全球上市。这意味着中国有了自己原创的抗癌新药,中国药物研发已从仿制、高仿,逐步走入与发达国家同水平甚至超前的独立创新阶段。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引爆抗癌药物市场的重磅炸弹,引发广泛关注。世界上生物制药领域有许多顶尖科学家,但一辈子能研制出一种原创药的凤毛麟角。鲁先平是谁?

鲁先平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与肿瘤生物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药理系博士后。2001年,怀着回报祖国的想法,他和另外5位海归创立了微芯生物,从事原创新药的研发。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改变中国原创药产业的现状。”鲁先平说,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制药企业,达到7000多家,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却鲜有企业研发生产原创药。

在全球制药行业,原创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但高回报的产业。一般来说,从上万个化合物中可能发现一个分子结构进行新药开发,一个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至15年,需要超过1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率仅为万分之一。但是由于原创新药受到专利保护,一旦上市可以垄断市场销售,每年将为制药公司带来上亿美元的收入。



↑这是在深圳拍摄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本胺(5月20日摄)。


西达本胺是鲁先平带领微芯团队经过12年研发出来的原创新药,主要对抗淋巴瘤,目前,对于肺癌和乳腺癌的联合治疗也已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西达本胺是全球第一个亚型选择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正是因为亚型选择性,西达本胺具有非常独特的抗肿瘤机制,比如激活患者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

目前,同类药物全球仅3家企业生产,其中两家在美国,每月治疗费用分别为28万元人民币和14万元人民币。而相比之下,西达本胺每月费用为2万多元人民币。在药物使用方式上,西达本胺也采用口服,而非国外使用的静脉注射,更加便利。

国家新药重大创制技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评价其“填补了我国外周T细胞瘤治疗药物的空白,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认为,西达本胺的出现,让中国在这个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打破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局,使得中国医药企业从‘仿制’到‘创制’的梦想得以实现。”

十年磨一剑,微芯生物已经硕果累累。目前,除了治疗淋巴癌的西达本胺已经生产上市,微芯生物自主研发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西格列他钠已经进入临床三期,治疗癌症实体瘤的西奥罗尼进入临床一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正在研发中。微芯生物已经在肿瘤、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建立多个原创新药产品线,并申请73项化合物全球发明专利,其中45项已获授权。




↑5月21日,鲁先平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工作。


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新疆高空王子阿迪力可以在两座高山之间走钢丝。这是一个超级高风险的行为,其他人一上去就会掉下来,但阿迪力懂得驾驭风险、控制风险。”他说。

微芯生物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对于整个研发链条风险最大的环节,微芯生物通过这一核心技术去预测、评判设计的化学结构、寻找的靶点,是否具有成药的可能,然后做出科学选择,是继续开发还是尽早放弃,浪费最少的钱和最少的时间。

“微芯生物是原创新药的冲浪者,因为我们懂得全基因组表达,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基于信息学的数据挖掘,从而得到强有力的预测性数据。即使我们成功几率只增加百分之五十,那也意味着我们成药的机会就比别人多一倍,花的钱会远远比别人少。”鲁先平说,他们“烧”的钱至今不到10亿元。




↑5月21日,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的研发中心,鲁先平在显微镜前观察切片。


即便如此,筛选发现理想的分子化合物仍然困难重重,工作量堪比大海捞针,鲁先平用“天一样大的漏斗”来比喻:2000个化学分子,针对18个靶点,就会形成36000个数据点,每个靶点做几次重复试验,仅仅是为了筛选出一个可靠的数据,就要进行30万个试验点,从一个无限大的口,通过不断试错、不断收紧,从中可选出一两个合适的化合物,很多时候一无所获。

面对如影随形的科研失败风险,鲁先平一如既往地乐观淡定,“选择了做原创药这条路,就意味着每一天都在试错,每一个错都提供一个新的信息,把我们引向新的方向,冲破万难,不断接近漏斗的底端,体会曙光乍现那一瞬间的激动、惊喜,这正是科研的乐趣所在。”

找到“资本接力棒”是微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虽然成立之初,微芯生物拿到一笔6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对于原创新药研发需要的巨量资金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

“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大,加上早期没有漂亮的财务数据,上市遥遥无期,公司融资遇到很大困难。”鲁先平说,为了给自己造血,2006年,微芯生物决定将其正在研发中的西达本胺在国外进行专利授权,帮助企业尽快获得资金支持。

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如果能在药物研发进入临床阶段后再进行授权,谈判底气会大大增加;而授权如果进行得太早,此时药物研发风险依然较大,授权方能够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但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必须先生存下来。”鲁先平坦言。

随着跨国公司认可核心技术,以及产品开发进入风险可测阶段,微芯生物的投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前后经历6轮融资,政府医药研发专项资金也不断“雪中送炭”,微芯生物终于“扛”了过来,预计未来5年公司销售将达到5亿元。




↑5月20日,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鲁先平在办公室工作。


被问到14年来遇到的挫折和困境,鲁先平只是微微一笑,“这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讲清楚的。”创业的艰辛、科研的漫长,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鲁先平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冷板凳坐10年,寻找资金四处碰壁,这些都不在话下。

2005年前后,5个创业伙伴中有两位因待遇和家庭而离开微芯生物,这让他“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但鲁先平没有乱了阵脚。朋友李志斌回忆说,当时鲁先平经常跑去酒吧里点上一支雪茄,“闹中取静”,思考对策,一坐就是半天。

最让鲁先平介意的是国内原创新药的软环境。2007年,国家药监部门对微芯研制的糖尿病新药提出临床二期做动物致癌性试验的全新要求,这意味着更大的成本投入,药物上市要延后四五年,企业“命悬一线”。虽然,微芯生物穷尽办法,最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了试验,但代价巨大。

“十几年之前回国创业,中国的各个环节还没有完全做好迎接创新药的准备。我们最开始遭遇到的是当时医药政策和技术规范不成熟的制约。”鲁先平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常常在各种医药行业论坛中分享经验,呼吁建立更健全的管理体系、更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更充分的专利保护,如今这一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鲁先平看来,中国有优秀的科学家、良好的制药基础,但模仿取代了创新,只能通过价格竞争谋取非常少的利润,处于医药产业链低端,只有探索建立新药研发生态的良性循环,才能点燃中国医药行业的创新热情。

来路迢迢,不忘初心。“我的想法很朴素,希望用个人所学回报生我养我的故土,通过科学智慧去治病救人是我最大的成就。”鲁先平说,他更愿意被称作“鲁博士”而非“鲁总”,作为一个科学家,他享受科研和分享的快乐。微芯每一个研发新药的名称前面都以“Chi”为打头,一语双关,寓意China和微芯的英文名chipscreen。




↑5月20日,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鲁先平看着照片中的两个儿子。鲁先平两个儿子都在美国,很久才能见一次,这幅照片是儿子小时候作为父亲节礼物送给他的。


“鲁博士”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只身在深圳创业的14年间,他只能每隔一段时间飞回美国看望妻儿,办公室的案头上摆满家人的照片:婚纱照、大儿子的标准照、十几年前与两个儿子去滑雪的合影。鲁先平说:“刚离开时,小儿子才3岁半,大儿子8岁,如今他们已经是比我还高的大小伙子了。”
.....
  
  • 小米莱莱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5/5/23 15:07:33
  • 来自:陕西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为真正伟大的人致敬!愿一切和平!
.....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